發布時間:2007-11-27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當前,我國正在全力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各地在按新農村發展目標“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建設過程中還存在許多矛盾和問題,眼前最突出的是缺乏可靠的產業支撐、農民增收困難。只有農村具有了穩定可靠的產業支撐,農民的收入能夠不斷增加、生活不斷改善,農業生產才能夠持續地發展,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目標才能實現。
在增加農民收入的途徑中,許多地區通過發展蘑菇種植,特別是發展蘑菇永久性標準化菇房迅速增加了農民收入,蘑菇產業已經成為快速、持續、長久地增加農民收入、繁榮農村經濟的強有力的產業支撐。但,各地蘑菇產業的發展極不平衡,發展的思路和模式也大相徑庭,總體來看,凡是以永久性標準化菇房為產業發展模式的地方,蘑菇產業都無一例外地健康成長。
由于我國蘑菇生產具有勞動力成本低的特點,國內外蘑菇、草菇市場供不應求,所以建設永久性的蘑菇標準化菇房可以長期穩定地解決農民的增收問題,各個蘑菇及食用菌產區,在當前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若能配合農民聚居點新村建設,專門為農民設計修建此類生產性用房,將有助于解決農民增收乏力等問題。
一、蘑菇產業的發展形勢
全世界目前有80多個國家進行蘑菇生產,主要集中在歐盟及北美等國家,生產幾乎全部采用工廠化生產,集約化、標準化、現代化程度高,投資規模大(一般一座蘑菇工廠投資額均在300萬美元以上),生產的蘑菇產品品質好、質量安全有保障,達到了無公害綠色食品甚至有機食品標準。但歐盟及北美等國家產品成本高(一般每噸尚未切除泥柄的鮮蘑菇采摘下來的成本就在1500美元以上),造成產品成本高的主要原因是勞動力成本高(如美國許多州的臨時工每小時工資最低為8美元),雖然蘑菇工廠現代化程度高,但仍然屬于勞動密集型行業,勞動力成本占整個產品成本的30%-50%,高者可達60%;其次原因是投資規模大、現代化設備多,設備折舊和維修維護費用高。
目前國際市場蘑菇及制品交易量每年在100余萬噸以上,且仍有明顯上升趨勢。雖然我國已經加入WTO,但現階段還處于WTO的有關保護期內,在此期間,歐盟對我國蘑菇出口目前仍然實行配額限制(歐盟全年進口蘑菇產品約50萬噸,但每年分給我國的配額不到3萬噸),美國等國家在此期間對我國蘑菇制成品的出口還在進行反傾銷,所以,現階段蘑菇的國際貿易主要在中國以外的世界其它發達國家中進行。
根據中國食用菌協會的不完全統計,2006年全國的蘑菇鮮菇總產量已達到160萬噸以上,但蘑菇出口量較少,據海關總署統計,2006年全國僅出口蘑菇產品26.37萬噸,大量的蘑菇是被中國人自己內銷吃掉了。從國際貿易量來看,近年來,我國每年直接出口僅占國際出口量的較少份額,一般不到30%。海關總署統計資料表明,2004年我國出口蘑菇罐頭26.70萬噸、鹽水蘑菇1.44萬噸,出口值2.27億美元;2005年我國出口蘑菇罐頭27.64萬噸、鹽水蘑菇1.56萬噸,出口值2.35億美元;2006年我國出口蘑菇罐頭25.17萬噸、鹽水蘑菇1.20萬噸,出口值2.75億美元。2004-2006年三年的每年出口量都不到當年國際蘑菇貿易出口量的30%。
我國的蘑菇生產成本較低,國內價格約為國外的1/5至1/8,具有較強的價格競爭力。我國有豐富的蘑菇生產資源和良好的自然條件,只要蘑菇栽培生產過程注意按國際出口標準進行標準化生產控制,為出口貿易創造良好的基礎條件,隨著WTO進程的深入,蘑菇產品出口的國際形勢能很快得到根本性好轉,所以,在未來的3-5年以至于更遠的將來,我國的蘑菇出口量將會有迅速的增加。
我國蘑菇主產區目前主要在福建、浙江、河南、四川、湖北、山東、廣西、江蘇、安徽等省市,河南、山東、安徽等北方省份由于氣溫低、適溫期短、氣候干燥,主要采用永久性蘑菇房等室內床架式栽培、半地下式栽培或大棚栽培;沿海地區主要采用永久性蘑菇房室內床栽或大棚層架式二次發酵技術栽培;四川盆地內目前蘑菇主要采用大田露地蘑菇及蔗地、果林地等一次性發酵地床蘑菇種植技術。目前全國采用類似于標準化的永久性蘑菇房栽培蘑菇的地區,集中在福建漳州和河南夏邑,四川大邑也開始了規模化建設,其他地區則相對較少。
二、采用永久性標準化菇房發展蘑菇產業的優勢
蘑菇永久性標準化菇房(即用磚混結構建設的,能通風、保溫、保濕的層架式二次發酵菇房)是福建漳州、河南夏邑一帶蘑菇產區農民普遍采用的永久性蘑菇生產用房,一般每戶農戶都擁有1-3座占地約120平方米、種植面積約500平方米的菇房,每座菇房每年可種1季蘑菇和1-2季草菇,每座每年可以為農戶帶來3-5萬元的純利潤。
1、是比較成熟的栽培種植技術,比起露地一次性發酵種植模式來說,是當前種植蘑菇唯一能根除病蟲害的栽培模式。
2、室內層架式種植占地少,有利于集約化、標準化、規模化種植。
3、種植雙孢蘑菇產量高,品質好,每平方米產鮮菇10-15公斤或更高,是大田露地栽培種植產量的1至3倍或以上。
4、室內層架式種植,抗外界惡劣氣候的能力較強,便于管理,且菇質較好,色澤好,菇形好,級內菇較大田種植高30%以上。
5、室內層架式種植,可實現周年栽培,菇房利用率高,每年可種植1季蘑菇和1-2季草菇。
6、室內層架式種植,可提早播種、提前上市,彌補市場鮮菇的空缺,經濟效益好。
三、采用永久性標準化菇房發展蘑菇產業與新農村建設的關系
傳統的蘑菇產區,如果在新農村建設試點中引進蘑菇永久性標準化生產用房,為新村建設中每一戶農戶都規劃整齊地建設1-2座占地約120平方米、種植面積約500平方米的生產用菇房,就可以成為最具創意的新思路,不僅能推動蘑菇產業的標準化建設、促進產業健康成長,而且在整體推進過程中還能充分體現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特色。
1、設計、建設并啟用蘑菇永久性生產用房,可以解決各地新農村建設中農民普遍存在的“住房和環境雖好了,但還是創收無門、增收乏力”等問題。
當今,在全國各個地區,基本上都在進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試點工作,許多地方的農民新村建設得非常漂亮,但,農民往往缺乏致富的門路,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適合農村發展的、能讓農民充分就業的產業來支撐,常常出現農民“住洋房、拉破車,住好樓、燒柴火”等極不協調的情景。
蘑菇產區的新農村建設中,設計、建設并啟用蘑菇永久性標準化生產用房,每戶農戶都擁有1-3座占地約120平方米、種植面積約500平方米的菇房,每座菇房每年可種1季蘑菇和1-2季草菇,每座每年可以為農戶帶來3-5萬元的純利潤,不僅解決了農民增收的難題,而且可以將農民新村建設的更加規范、環境更加優美。
2、啟用蘑菇永久性生產用房,可以解決新農村建設中的秸稈焚燒和畜禽養殖業糞便污染環境的問題,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物質循環利用、變廢為寶。
近幾年來,我國許多地方如安徽合肥、四川成都等地的飛機場都由于郊區農村燃燒秸稈產生濃霧,導致飛機不能正常起降,還使空氣遭到嚴重污染,影響了人們的身體健康和正常的工作、生活。為此,如成都市等很多城市還給有關區縣規定下達了在農村行政管理中必須確保本轄區無秸稈焚燒現象發生的任務,秸稈焚燒現象已經成為許多鄉鎮的老大難問題,每年各級政府都要花費大量的人力財力來整治秸稈焚燒污染環境的問題。
另外,隨著農村畜牧業的迅猛發展,我國每年產生的畜禽糞便量約為17.3億噸,如果這些畜禽糞便隨意堆放,不做適當處理,勢必對周圍環境的水體、土壤、空氣和作物造成污染,成為公害,成為畜禽傳染病、寄生蟲病和人畜共患疾病的傳染源。畜禽糞便直接還田如使用不當或連續過量使用,還會導致硝酸鹽、磷及重金屬的沉積,從而對地表水和地下水構成污染。污水流入河流、池塘可使藻類等浮游生物大量繁殖,產生各種毒素,嚴重污染水體。畜禽糞便一旦污染了地下水,極難治理恢復,將造成較持久性的污染。
蘑菇、草菇、雞腿菇等糞草發生型菌類的生產,由于其栽培原料需要各種畜禽糞便,而且在原料中如果不加入糞便還難獲優質高產,此類食用菌的生產每用100公斤原料就需干糞肥30-60公斤。所以,凡以蘑菇產業為主業的地區如福建漳州、四川大邑等地,牛糞、豬糞、羊糞、雞糞、鴨糞、鵝糞、兔糞、蠶糞甚至人糞尿等都成了“搶手貨”,變成了“香餑餑”,干牛糞每噸賣價達到了800元而且還供不應求!
利用永久性標準化菇房種植蘑菇、草菇,對周邊環境不會產生水土流失、空氣污染、水源污染等不利影響,由于菇類種植是以麥草、油菜桿、稻草、動物糞便等材料做原料,每座菇房每年可吞吐25噸以上草料和15噸以上干糞便,可促使麥稈等廢棄物料的循環利用,變費為寶,有利于農業循環經濟發展,避免秸稈焚燒造成的環境污染。
3、啟用蘑菇永久性生產用房,可為社會提供優質、安全的食用菌產品,帶動蘑菇加工業、運銷業的繁榮,顯著增加社會勞動就業崗位,解決就業難問題。
永久性標準化菇房采用的生產工藝是二次發酵堆料種植蘑菇的技術模式,由于采用外源蒸汽加熱,可以最大限度地消滅蟲害和抑制病害,生產過程基本不用農藥,克服了農藥污染蘑菇的可能性,可為社會提供優質、安全的蘑菇、草菇等產品。
由于永久性標準化菇房技術成熟,產量、質量穩定,價格較高,所以帶動農民增收顯著。每座菇房每年可產蘑菇約5-7噸、草菇2-3噸,扣除成本后,每座菇房每年可增收3-5萬元,以5人/戶計算,年人均增收6000元以上。同時,蘑菇產業的繁榮,還可帶動加工業、運銷業、賓館飯店業、禽畜養殖業等一系列產業的發展工作,顯著增加社會勞動就業崗位,解決就業難問題。
4、啟用蘑菇永久性生產用房,可以形成大量的菇類種植有機質下腳料,稍加處理就可成為糧經作物的優質有機肥料,促進農業發展和農民增收。
每座菇房每平方米每年將投入30公斤以上的干糞草料,出產了15公斤左右的鮮蘑菇后,還有10余公斤的下腳料,因此,每座菇房每年將形成5-8噸的優質有機質下腳料,稍加磷肥等發酵處理,就可作為糧油、果樹、蔬菜、花卉等糧經作物的優質有機肥料,促進農作物增產增收。
5、啟用蘑菇永久性生產用房,可以促進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的形成,形成蘑菇合作社,增進村民之間的溝通與交流,促進鄉風文明和管理民主。
當前,采用永久性標準化菇房種植蘑菇、草菇以河南省夏邑縣車站鎮的產業發展最具特色,采用標準化菇房種植毛木耳以四川省什邡縣湔底鎮的產業發展最具特色,他們共同的經驗主要是成立了蘑菇協會,建立了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形成了菇類合作社。菇類合作社的建立,把分散的一家一戶農民組織到了一起,形成了合力,增強了抵御風險的能力,增進了村民之間的溝通與交流,促進了鄉風文明和管理民主,增強了農民發展生產的信心和積極性,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四、蘑菇永久性標準化菇房的基本構造蘑菇永久性標準化菇房實際占地面積8.36米×13.91=116.29平米,墻內凈空長13.55米(一般菇床設置8列就長13.55米,也可根據實際設置6-9列,菇房長度就在此基礎上增加或減少1.65-1.70米/列的倍數)。菇房進深8米,邊高4.50米,中高5.50米,內搭8層,菇房外觀結構如圖1、圖2所示。每座菇房栽培面積1.0(床寬)×7.1(床長)×8(床/座.層)×8層=454.4平米。墻體材料采用磚砌體,墻體為180毫米墻體,檐口高度4.50米,屋面水泥瓦覆蓋,增設地圈梁一道,墻體標高+4.00米處可再設一道圈梁,內墻抹灰外墻勾縫,地面100毫米厚C20砼地坪。
內部床架一般采用水泥預制柱、竹(木)結構,床架可因地制宜,采用竹、木或水泥柱混合搭建,床架排列應和菇房的方位垂直,設8層。床架寬1.0米,床架長7.1米,層架間距45~50厘米(一般第1-5層和7、8層架間距45厘米,第6層層架間距50厘米,第5層用木工板搭設踏板,踏板距離地面2.1米;床架架間距60~65厘米,底層距地面25~30厘米,頂層距棚(屋)頂100厘米。床面可因地制宜采用竹尾、竹片等輔設。頂層與棚頂應保持一定距離,以利于通風;床架底層離地面不少于25厘米,否則蘑菇代謝產生的二氧化碳等有害氣體,沉積于底層菇床,不易排除,還易感病。
為了每層菇體發育良好,菇房內每條走道兩端墻上各開設5對對流窗用于通風;為便于菇房受太陽輻射所產生的熱氣散發,在散水墻頂處設置1條散熱帶并在山墻上設置2-3對散熱窗用于散熱。
一般第1對對流窗(也稱為地窗)下沿要設在地平面下(便于菇房的積水和二氧化碳排出),第5對對流窗上沿要設在距散熱帶下約48厘米處,地窗窗戶一般寬24厘米、高30厘米,其余4對對流窗(也稱為中窗)均勻分布在對著走道的墻體的中線上;一般中窗的窗戶寬24厘米、高40厘米;菇房外墻上2對對流窗在窗戶外要設置滑槽,安裝玻璃,便于人站在地面上用竹竿就能推動開啟或關閉窗戶(見彩圖)。
散熱帶的設置,是為了使二次發酵能夠順利封閉進行和栽培過程太陽輻射產生的熱氣能順利排出。具體做法是在屋檐下20-30厘米處在“18墻體”上設置24厘米的“飄磚”,用于以后鋪設塑料薄膜二次發酵固定支撐所用和散熱用。
編輯:黑子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