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07-12-12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本網訊: 12月9日電 “春夏養桑蠶,秋冬育菇耳”。云和農民利用代料食用菌栽培技術,和杭嘉湖一帶桑農巧聯手,共同開發廢棄桑枝條培育食用菌技術,成了桑農增收的新渠道。
在建德市大同鎮徐韓村50多畝的桑園里,前兩個月接種的30萬袋桑枝條栽培的黑木耳菌棒已開始出菇。農民王祖清開心地說:“真想不到,廢棄的桑枝條也能長出黑木耳。今年我可增加收入5萬多元!”
去年9月,云和菇農周仁山和鄭云益在淳安縣利用桑枝栽培代料黑木耳取得成功,并在全省農技部門召開的現場會上進行了演示推廣。專家介紹,利用廢棄的桑枝條作原料生產黑木耳,與過去以椴木為原料相比,不僅每袋成本節省0.3元以上,還可以有效地保護森林資源。
據介紹,一畝桑田每年要剪下400多公斤廢枝條,它們曬干后經粉碎加工,便可以直接作為栽培食用菌原料了。杭嘉湖平原的蠶桑種植面積100多萬畝,每年廢棄的桑枝條4億多公斤,如果進行利用,按1500公斤桑枝條折算1立方米木材計算,相當于30萬立方米左右的木材。
“這是拉長蠶桑種養業產業鏈的有效方法。”淳安縣威坪鎮副鎮長汪偉芳說,桑農把桑枝條剪下后,以往多半都是丟棄在田地里或焚燒,而今每畝廢棄的桑枝條經加工可裝食用菌原料400多袋,按目前市場價,每袋菌種可獲益3元。
發展桑枝條代料食用菌成了杭嘉湖地區發展循環經濟的項目,當地政府紛紛向云和菇農發出邀請,共同建立桑枝條代料食用菌生產基地。今年,云和菇農已在建德、淳安、桐鄉等縣市建起了10多個食用菌生產示范基地,規模達500多萬袋。
在云和菇農的帶動下,杭嘉湖地區的一些桑蠶種養戶也開始栽培食用菌。今年,淳安威坪鎮桑農王新漢利用30多畝桑園剪下的桑枝條發展了1萬多袋黑木耳,預計收入有3萬多元,相當于桑園的效益翻了番。
責任編輯:紫晴
來源:新華網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