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07-12-21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本網訊 今年夏天,內蒙古呼和浩特市近郊的蔬菜大村帥家營村來了幾個在校大學生,說要種蘑菇。“大學生不好好念書,種啥蘑菇?”村里人議論紛紛。村民王全喜不理解,但他好奇,隔三差五就要到大學生的蘑菇大棚里看看。
如今,王全喜一聽有人打聽這幾個大學生,就會合不攏嘴地夸:“小小年紀有文化又能吃苦。”
這些大學生是內蒙古師范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生物班的大四學生。“我們參加了很多次人才招聘會,招收生物技術的對口單位很少。”創業活動發起人李國光很發愁畢業后的出路問題,當他看到2006年年底呼和浩特市菜價開始大幅度上漲,感覺到創業的機會來了。“當時我就想,平菇也是蔬菜的一種,本身又學過食用菌栽培,在沒畢業時找幾個同學一起到郊區的農村承包一個大棚,探索自己種植平菇是否可行。”
李國光的想法得到了同宿舍的解超寧、寧艷明的支持。他們當時想法很簡單,要是能在郊區的農村承包一個大棚種植蘑菇,既可以實踐自己學過的食用菌栽培技術,也可以有一些經濟收入。可李國光也收到了其他同學善意的提醒:“不要盲目行動,實際操作不像在學校的實驗室里,弄不好要賠老本。”原來,種植一個大棚的平菇需要上萬元成本,賠了怎么辦?李國光猶豫了。正在這時,李國光的老師張功得到了這個消息,找到李國光為他們提供技術支持。
張功是內蒙古師范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的教授,有幾十年的食用菌栽培經驗,他的支持讓李國光他們心里有了底氣。
2007年春節過后,李國光和同學們開始前期的調研工作。
調研的結論是:呼和浩特市是一個蔬菜缺乏地區,同時市民非常認可平菇的營養價值,平菇的市場銷售異常紅火,平均每公斤可以賣到5元,而周邊農村的農民受栽培技術和氣候的影響,種植平菇的并不多。
酷熱的7月,李國光一行騎自行車10多公里來到帥家營村。通過與村民商量,用每年500元的價格在帥家營村租了一個3分地大只有一面墻的大棚。
由于李國光他們租的大棚只是個半成品,在種植平菇之前還有很多工作要做。為了節約成本,他們就自己動手搭建大棚。
第一次種平菇,許多問題心里沒底。李國光和同學一邊搭建大棚一邊向在村里種植平菇的來自南方的菜農學習實際栽培平菇的經驗。“我們為了‘偷師’,就到帥家營村種植平菇的菜農大棚里幫助他們干活,我們的行動感動了樸實的菜農,他們毫無保留地教我們在實際栽培時應該注意的事項。”李國光說。
搭建好的大棚又小又矮,在炎熱的夏季就像個蒸籠。種平菇每天要工作到晚上8點,幾個人都中過暑。3個月過去了,看到蘑菇一片片冒出了頭,3個大小伙子流淚了。原本持懷疑和觀望態度的同學,也投來贊許的目光。
由于平菇是階段性生長,李國光他們種植的又少,剛開始每天產量只有50多斤,批發商不愿意來拉貨。10月9日,他們來到位于呼和浩特市南2環路的一個路口,開始了平生的第一次賣菜。
一個小時過去了不見有人來買。旁邊賣菜的菜農看著他們都著急:“你賣菜怎么不吆喝?躲在角落里誰知道你們在干嘛。”
“平菇2.5元一斤啦。”好不容易,他們喊出了第一聲。由于太靦腆,那天他們只賣了25元錢。
漸漸地,吆喝賣菜已經難不倒他們了。截至11月23日,李國光他們已經賺了將近5000元。前期投入的8000本金已經收回了一多半。
“大棚里的第3批平菇已經種上了,明年春節前就可以采摘了,那時的平菇會賣到每公斤10元左右,本兒就都回來了。”李國光說。
隨著他們的成功,一直持觀望態度的其他同學開始聯系李國光。“現在就有兩個同學要求入股,我們已經準備明年開春擴大栽培規模。”李國光說。
編輯:黑子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