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08-04-01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本網訊:這是一組令人驚訝的數字:2007年湖北省隨州市食用菌總產量2.75萬噸,產值11.5億元,全年食用菌出口突破8000萬美元,食用菌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比重達18%,農民人均因此增收80元以上。掂量著這些看似枯燥的數字,隨州市委書記馬清明欣喜地說,食用菌已成為隨州市農業中僅次于糧食、生豬、蔬菜的第四大產業。
有效化解菇林矛盾
目前,隨州市90%的鄉鎮、30%的農戶在從事食用菌生產,常年栽培1億袋(棒)以上,年消耗木材30萬立方米。菇與林的矛盾成為該市發展現代食用菌產業面臨的一道關卡。
為確保資源動態平衡,實現產業持續發展,該市以資源豐富的隨南、隨北為發展重點,提高資源綜合利用率。在穩定香菇、黑木耳兩大品種的基礎上,加快發展白靈菇、巴西菇、雙孢菇等新型草腐食用菌,減少對櫟木資源的依賴。鼓勵菇農和農民經紀人外出栽培和采購香菇,在河南、陜西、四川等省20多個縣市,建有規模不等的香菇生產基地32個,每年回收香菇2000多噸,外采香菇5000噸。大力開展人工造林,通過封山育林,加強森林管理,實現有序開發,永續利用。該市累計人工造林200多萬畝,森林蓄積量大增。目前全市森林面積600萬畝,菇耳林保有量近200萬畝,森林覆蓋率高達43.2%,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6.8個百分點。
強化配套服務 完善產業體系
“隨州市食用菌產業大發展,得益于完善的產業體系和配套的服務?!辈稍L中,市委常委、副市長彭明方告訴記者。
隨州市食用菌發展一開始就與華中農業大學結下了不解之緣。多年來,該市堅持與華農合作,開展聯合攻關,不斷選育推廣食用菌新品種,使菌種的出菇率、單菇率、花菇率等重要指標明顯改善,提高了產品市場競爭力。
通過建設菌種生產區域中心,全市與食用菌生產配套的菌種廠達到120家,可生產20多個食用菌菌種,年產各類菌種2萬多噸,遠銷陜西、河南等8個省市及周邊10多個縣市。成為中南地區最大的食用菌產品集散地,也是最大的食用菌菌種生產中心。
全市現已有食用菌品牌22個,從2003年開始隨州食用菌加工出口企業先后通過了國內國外出口食品生產企業衛生注冊、認證。由于“隨州香菇”品牌效應提高,隨州香菇在香港及東南亞、日本、韓國、歐美占有了較高的市場份額。
該市食用菌產業覆蓋地域廣、涉及農戶多,全市有30萬人在從事食用菌生產、收購、加工、銷售及與食用菌關聯的產業。該市積極組織農民成立各類食用菌專業合作社,培育了一批食用菌經銷大戶,全市有50個經銷大戶常駐香港,5000多人活躍在全國各大市場。
整合企業提升產業競爭力
隨州市原有的100多家食用菌加工企業多是從作坊式生產、家族化經營轉變而來,由于企業規模偏小,抗擊市場風險能力弱,一遇市場波動,為爭奪客戶就爭相殺價,綜合實力難以提升。
針對這一問題,市委市政府出臺優惠政策扶持,每年安排1000萬元周轉金和100萬元扶持資金,支持食用菌加工重點企業做大做強。同時,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加強企業和品牌整合,打造現代食用菌加工龍頭。近年來,該市先后引進香港、馬來西亞、新加坡、韓國等多家外商企業,投資食用菌產業,大大提高了該市食用菌加工出口創匯能力。2007年引進黃石勁酒集團在隨州投資1億元,聯合中興、裕國、聯豐三家企業骨干,組建了“湖北神農生態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在短短一個月時間里實現加工出口1003萬美元,創隨州地區單月過千萬美元出口額的歷史最高紀錄。
食用菌出口實現了“四增”
隨州食用菌產品85%以上外銷,其中25~30%出口,出口值約占總產值一半。出口形勢的好壞,對隨州食用菌產品銷售和產業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近兩年來,隨著日本、歐盟等發達國家相繼頒布實施食品安全管理新法規,對我國食用菌出口產品質量要求越來越嚴格。面對食用菌出口門檻升高、退稅下降等新情況,該市瞄準國際市場質量標準,迅速采取過硬措施,狠抓標準化生產,確保食用菌產品質量和安全達標。有效應對市場新變化,堅持不懈開拓大市場,保持了食用菌出口創匯的強勢增長。
近兩年來,隨州市食用菌出口實現了“四增”:出口額不斷增長;出口的地區不斷擴展,現已出口到歐美等28個國家和地區;出口的企業不斷增多,食用菌自營出口的鄉鎮已增加到13個,出口企業32家;出口價格穩步增高,去年香菇出口價平均每噸達1150美元以上,增長15%左右。
編輯:皮皮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