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08-04-08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本網訊:草菇商品名桿菇、麻菇,別名蘭花菇、包腳菇,屬高溫度型菌類,是熱帶和亞熱帶高溫多雨地區廣為栽培的食用菌。我國南方各省均有栽培,也是我國南方的一種著名食用菌。我國盛產草菇的地區有廣東、廣西、四川、福建、湖南、江西和臺灣等省區。上海、江蘇、浙江、安徽、湖北、河北、北京、山東等地也廣為種植。由于我國草菇的出口量較大,在國際上有“中國蘑菇”之稱。
草菇肉嫩味美,營養豐富,有保健作用,素有“放一片,香一鍋”之美譽。其蛋白質含量高(鮮菇為2.66%,干品為37.13克),維生素C含量為菇類之最(100克鮮菇含維生素206.28毫克),含有18種氨基酸,其中人體必需的8種氨基酸齊全,且含量較高,為總氨基酸含量的38.2%。草菇的營養價值很高,因此有“素中之葷”的美名,是國際公認的“十分好的蛋白質來源”。草菇還具有較高的藥用價值。據古典醫書記載,“草菇有消暑祛熱,增益健康之功”。現代醫學認為:“草菇有降低膽固醇、強身壯骨、護肝健胃、解毒抗癌之功用”。草菇中含有一種異性蛋白質,可增強人體的抗癌能力,對惡性腫瘤的抑制率達97%。
我國食用菌栽培的歷史悠久,而草菇是所有食用菌中栽培方法最簡單,出菇最快,原料最豐富,最可口的食用菌之一。我國草菇年產量3萬多噸,占全世界總產量的70%~80%,是草菇生產大國。草菇歷來被視為席上珍品,也是市民菜籃子中調節膳食結構較好的食用菌種類,深受人們的青睞,是國內外市場上消費量較大的食用菌品種之一。目前,市場上每百克草菇干品零售價為80~100元,投入產出比為1∶3~4。
近年來,全國各地草菇的消費量都在快速上升,種植戶不斷增多,發展形勢很好,但也出現一些問題,影響到草菇產業的發展。如何規避風險,將草菇產業做大做強,滿足國內外市場的需求,現就草菇產業可持續發展的相關問題討論如下,供廣大農民朋友參考。
1、加強新品種引進 草菇是一種生長和發育速度較快的食用菌。在生產過程中,一個新育成的品種經過多年的連續無性繁殖,由于其菌種的生理年齡較大,很容易出現老化現象,表現為菌絲生長速度變慢、密度變小,進入生殖生長后成菇率低、出菇少甚至不出菇等,同時菇形變小、容易枯萎、產量低。所以在生產中需注重對品種的更新換代,提高產品的經濟效益。
2、重視貯藏保鮮 草菇是一種較難保鮮的食用菌,采用較低溫度0~10℃,其菇體細胞會發生自溶現象,使菇體變褐、組織滲液;而保存溫度較高時,組織新陳代謝旺盛,菇體會伸長開花,降低商品價值,高溫還容易促進細菌和其他病原微生物的大量繁殖而導致菇體腐爛發臭。對此廣州市白云區農科所為了解決草菇保鮮問題,曾采用物理和化學等方法進行保鮮研究,將優質正常的草菇置于13~15℃下保存,96個小時后仍質量良好。在保持產品質量的前提下,延長鮮草菇的保鮮時間是解決草菇產品結構性過剩、促進產品外銷、實現草菇產業可持續發展的一個有效辦法。目前,廣州市白云區農科所與華南農業大學園藝學院合作對草菇產品保鮮技術作進一步的研究,使鮮草菇的有效保鮮時間已延長到8天。
3、延長產業鏈 草菇產品若以鮮銷為主,產品的附加值低。因此,應加強深加工研究、開發出系列的加工產品,改變單一的產品結構,延伸產業鏈,形成多樣化的產品線,滿足不同的消費群體,擴大市場的需求。目前,已從草菇中提取鮮味素等附產品。
4、草菇下腳料的綜合利用 草菇是一種草腐食用菌,以分解纖維素、半纖維素等物質獲取營養,經過一系列的生化反應,將有機營養分解合成為以蛋白和醣類物質為主的生物組織體,其下腳料是一種良好的腐殖質肥料。據報道,將一些復合型的微生物菌體接種于經過處理的草菇廢渣上進行,發酵,可以使草菇下腳料的有機營養成分大幅度提高,成為一種新型的微生物有機肥。目前,將草菇下腳料開發為新型有機肥料的綜合研究正在進行,有望實現草菇下腳料變廢為寶,提高產品的利用率。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草菇的需求量不斷增大,市場前景較好。(廣東省廣州市白云區農科所 曹裕漢)
建議:菇農在發展這一品種時一定要調查清楚各地的消費習慣和市場情況,做到有的放矢、減少風險。在經營模式上,提倡以戶為單位做大做強;以公司加農產模式,提高商品率和菇農收入。
編輯:皮皮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