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08-06-27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不久前,江西省一家企業來到上海農科院食用菌研究所,邀請科技人員前往當地幫他們建一座食用菌工廠。他們慕名而來的原因是,上海已在國內率先選育出3個適合流水線生產的食用菌品種,以前每年只收一兩茬的金針菇等3種食用菌,如今可以每天采收上市。記者昨天從市農科院了解到,今年以來全國已有10多個省市的相關企業前來該院接洽,準備把“食用菌工廠化生產技術”引到當地去。
采用工業流水線生產食用菌,畝產值將超過50萬元———這是上海食用菌工廠化生產技術吸引國內眾多企業的最直接原因。農業專家指出,此前農業中效益較好的花卉畝產值可達2萬元至3萬元,而食用菌工廠化生產技術使農業中的土地產出率提高了近百倍,稱得上是目前國內以工業化手段提升農業的成功模式。
上世紀80年代,我國曾從美國、意大利等國引進9條蘑菇生產線,但之后大多數因技術等方面水土不服而停產。上海農科院經過9年多研發,與合作單位共同在國內首次選育出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真姬菇、杏鮑菇和金針菇3種適合工廠化生產的食用菌品種,同時構建可程序化調控的技術體系,填補了我國食用菌工廠化生產領域的空白。該項目已獲得2項發明專利和1項實用新型專利。
集約化手段改變傳統生產方式。農民種食用菌靠天吃飯,一年最多采收兩季;但工廠化生產對溫度、濕度、光照、二氧化碳發生量等進行精確調控,給每一茬食用菌都提供最適宜的生長環境,從而實現一年365天栽培和采收。同時,技術人員對每個環節都嚴格執行統一標準,比如同一批次的裝瓶時間不能相差太多,以保證品質的均一性。因此,農民種的食用菌往往是冬季比春季好吃,但工廠化生產的食用菌品質卻始終如一。按照傳統栽培法,農民人均年產值最高2萬元,若采用工廠化生產方式,人均年產值則能達到40萬元。
工廠化生產方式,還能做到安全可控。在原材料方面,科研人員提出了重金屬和農藥殘留的限值,對產品安全進行前置控制;在生產過程中,所有環節都不使用化肥、殺蟲劑、殺菌劑等,而通過一系列環境調控來保證食用菌的健康生長。比如,車間里都安裝了無菌風過濾系統,房間消毒主要采用紫外燈,潔凈場所的人員進出經過風淋系統。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