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08-08-01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編者按:“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只要咱菜農信科學、學科技,就沒有搞不好的生產,沒有種不好的菜。我省各地有無數致富典型,它在我們蔬菜生產中起著重要的帶頭作用,只要咱菜農朋友用心去做、去發現、去學習,咱們的蔬菜產業怎能不充滿蓬勃的生機呢!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也離不開蔬菜產業這一重要支柱。這也正是與咱菜農息息相關的,需要每人盡上一份力。眼下,全國各地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正如火如荼……
本網訊:山東省郯城縣泉源鄉是農業大鄉,每年玉米種植面積超過5萬畝。玉米收獲之后,各家各戶門前堆滿了玉米芯。隨著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富有經濟頭腦的泉源農民自然善于“廢里淘金”,他們利用資源優質,種起營養豐富的黑平菇。目前,全鄉有800多戶農民靠“黑色經濟”走向了致富路。近日,筆者在鄉村走訪,了解到了許多農民種黑平菇的致富趣聞。
種平菇“留一手”
許多農民在玉米收獲后,就趕忙利用玉米芯種植平菇。由于玉米收獲期幾乎在一個時間,各家種出的平菇也就在同一時間收獲,同一時間上市,導致價格下降。俗話說,物以少、以早為貴。富康新村農民朱現強經過細心觀察、分析,他決定先下手為強。等玉米收獲后,他將玉米芯裝起來,放在屋里保存好,以備明年使用。第二年,當別人玉米還沒收獲,老朱就開始利用“陳”玉米芯種起平菇,他的收益可想而知。
大棚種“技術菇”
長卜嶺村農民李玉華起先種平菇,是在屋里種,但由于溫度和濕度不好掌握,種出平菇不是產量低,就是平菇質量差。后來,鄉里大力推廣大棚種菇技術,他從泉源信用社取得貼息貸款5000元,在自家院里建起3分地的塑料大棚,第一個在全村搞起了大棚種菇。去年,他一下子種植了3000多公斤玉米芯的平菇,由于精心管理,長出的平菇一上市,1公斤就賣到3~4元。一個冬閑季節出售了四茬平菇,收入8000多元,扣除建棚、買料成本5000元,純賺3000元,抵得上5畝地的收入。
出售玩“新花樣”
平菇收獲后,大伙都將菜菇割下來,帶到集市上出售。平菇失去了水分,往往導致平菇萎謝,影響菜質,有的菇農干脆在割平菇前,往平菇上噴水。雖說噴了水的菇菜好看了,但畢竟加了“水分”,消費者不愿買。這種菇如果當天不出售,很容易爛調。泉源菇農就想出了許多“絕招”,有的用車將菜菇連菌袋一起拉到集市上,隨時出售隨時割,這樣菜菇就“常賣常新鮮”,很受消費者歡迎;有的菇農和縣城的超市聯系好,將收獲的菜菇裝在保鮮袋里,迅速送到超市。有了這些“絕招”,泉源菇農就省心多了。
編輯:皮皮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