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08-09-03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本網訊:2006年10月以來,內蒙古自治區革命老區興安盟堅持把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與“老、少、邊、窮”的實際緊密結合,特別是今年以來,緊緊圍繞“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20字方針,牢牢把握“生產發展”這一核心而集中用力,使農牧業產業化開始破題,新農村新牧區建設抓出了特色。
啟動實施“一百雙十”工程。“一百”即百村示范帶動工程,“雙十”即建設十個移民新村、轉移輸出十萬勞動力。興安盟將新農村新牧區建設與人口和生產力布局調整緊緊結合起來,沿“倒T型”軸線兩側,選擇戶數在百戶以上、具備一定產業基礎的117個嘎查村和13個移民新村進行重點建設,通過示范村的典型引導和新村的轉移集中建設,積極探索不同類型、各具特點、切實可行的建設模式,以此加快推動全盟新農村新牧區的建設進程。與此同時,推進農牧業產業化基地向“倒T型”軸線集聚。在轉移輸出勞動力方面,進一步完善了勞動力轉移輸出工作領導體系,加大投入、加強培訓,截至目前已轉移輸出勞動力7.6萬多人。
狠抓農田水利基本建設。以擴大有效灌溉面積為突破口,進一步完善配套老灌區,改造配套井灌區,規劃建設了新灌區。年內啟動察爾森水庫下游灌區續建項目和節水工程項目。目前已新打機電井6263眼,配套6731眼,新增有效灌溉面積25萬畝、節水灌溉面積27萬畝。全盟種植業生產形勢喜人,面對早春干旱、農資漲價等諸多不利因素,春耕生產仍實現有序推進,農作物總播種面積達1222萬畝,較上年增加142萬畝。
大力發展設施農牧業。按照綠色、特色、優質、高效的發展方向,建成以蔬菜、食用菌栽培為主的溫室、塑料大棚總數達到9282座(棟)。按照生產蔬菜的溫室、大棚平均每座年收入1.5萬—1.8萬元,食用菌每棒收入2元左右計算,今年設施農業將為興安盟農牧民增加收入1.4億元。
重點推進產業化經營。積極引進和培育龍頭企業,與江蘇雨潤集團簽訂了150萬只肉羊、200萬口生豬、1000萬只肉鵝深加工和2個10萬頭生豬養殖項目合同,總投資達7億元,目前選址工作已經完成,生豬和肉鵝深加工項目已開工建設。另外,三安、豪潤等一些知名品牌大企業也相繼落戶興安盟。在龍頭企業牽動下,產業化基地建設規模進一步擴大,全盟今年建設舍飼養畜示范嘎查村443個,建設育肥牛羊示范戶1.26萬個。2008年全盟牧業年度牲畜總頭數達到789.5萬頭只,較上年增加47.7萬頭只;訂單農業面積達300萬畝,優質專用特色農作物種植面積達到497萬畝;已有農畜產品批發市場90處,農貿市場70多個,其中烏蘭浩特烏蘭哈達關店絨毛市場年銷售額達1.3億元以上,成為東北地區羊毛羊絨重要集散地。隨著龍頭帶基地模式的逐步推廣,農牧民組織化程度明顯提高,全盟農村牧區合作經濟組織達到482個,入社會員3.3萬戶,帶動農牧戶10萬戶。
著力構建“一業為主、率先突破”的產業格局。今年上半年,興安盟突出各旗縣市自身優勢,靠集中扶持一業帶動產業結構快速調整。突泉縣以設施農業、禽類養殖、脫水蔬菜為主的農牧業產業化“金三角”正在構建;扎賚特旗“南豬北鵝”產業基地初具規模;科爾沁右翼前旗的設施農業和食用菌栽培勢頭迅猛;烏蘭浩特市的奶牛、肉牛養殖;科爾沁右翼中旗的肉牛、生豬養殖,阿爾山市的馬鈴薯和卜留克種植等,也都有了很好的起步。
編輯:皮皮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