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08-09-05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本網訊:眼下正是菌類的淡季,可是浙江省云和縣云和鎮白洋墩村菇農李向紅家的菇棚里卻有摘不完的新鮮菇,因為他用金針菇廢料栽培出來的珍稀菇種金福菇試種成功,并且長勢喜人。
李向紅從事食用菌生產已經有20多年,每年都生產將近4、5萬袋金針菇,但是,每年一到4月份,金針菇就不出產了,這么多袋的菇棒也成了廢料,而且整個菌類就進入了生產淡季。為了填補生產淡季這個空白期,李向紅在這些廢棄的金針菇棒上做起了文章。精心挑選之后,李向紅選擇了在30℃以上還能出菇的金福菇。今年4月份,摘完最后一批金針菇后,李向紅開始用6000多段金針菇廢料試種金福菇,經過多次試驗,終于成功產出了金福菇。這不僅將廢菌棒循環利用,并成功破解了高溫種菇難的“瓶頸”。
據了解,金福菇的出產時間是6至10月份,一般可以摘三批,一段一年能摘7兩左右金福菇。因為夏季是菌類的淡季,市場上菌類比較少,價格自然也比較高,金福菇的收購價每公斤高達12元,每段能賣上4元多錢。李向紅告訴記者,他家6000段金福菇,每天能摘20來公斤,菜市場里有專門的菜販每天來收購。
一段金針菇棒,投入大概需要1元左右,金針菇一年收兩批,一段總共出產8兩菇左右,售價以6元每公斤算,每段能賺1.4元左右。李向紅說,他只投入了對廢棄料的消毒錢和菌種錢,但是回報卻比金針菇大得多,金福菇除去成本每段至少賺3元左右。
看到這么好的效益,李向紅明年準備進一步擴大種植,把所有金針菇的廢棄棒都種上金福菇。在他的帶動下,白洋墩村很多菇農也紛紛請教李向紅,準備來年也進行金針菇棒二次利用,實現金針菇金福菇雙豐收。
編輯:皮皮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