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08-09-18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本網訊:安徽省懷寧縣食用菌種植協會,于2006年3月組建成立。現有會員216人,分布本地及周邊3個縣市7個鄉鎮。2007年協會為種植戶提供菌種140多萬袋,食用菌栽種面積480多畝,年產各類干、鮮菇600多噸,產品銷售收入達500萬元,利潤200多萬元,會員年戶均收入1.5萬元,高的達8萬元。幾年來協會主要做了以下幾項工作:
一、加強技術培訓,不斷提高菇農素質。為讓協會會員掌握先進的食用菌栽培技術和操作技能,協會把技術培訓作為重點工作來抓。一是抓骨干會員的培訓。選擇一批有食用菌種植實踐經驗,懂得一些理論知識的會員到外地學習培訓,近年來已有23人參加了省市組織的食用菌培訓班。二是建立食用菌培訓基地。聘請省市縣有關專家為會員授課,對會員集中進行輪訓和復訓,兩年來聘請專家授課6次,會員初訓率100%,復訓率60%。三是以骨干會員為主體,分片設立食用菌種植示范戶,讓附近會員就近學習。四是召開會員大會,總結交流食用菌種植經驗,參觀現場,實地學習。通過學習培訓,會員都能熟練掌握食用菌制種、栽培和病蟲害防治技術。
二、引進推廣新品種新技術,加強對食用菌種植戶的技術服務。幾年來協會共計推廣木耳新品種4個,平菇7個,香菇3個,金針菇6個,食用菌良種覆蓋率達90%。在生產管理方面,共計推廣應用制種技術2項,拌料裝袋技術3項,接種技術2項,施肥和病蟲害防治技術6項。通過新品種、新技術的推廣應用,目前原料的轉化率達到95%。為加強對食用菌種植戶的技術服務,協會組織4名技術骨干成立了食用菌栽培技術服務隊,常年上門開展技術服務,為菇農解決生產技術難題。2007年2月,高河糧站下崗職工查道明到協會反映食用菌成品率低的問題,協會立即派人去他家現場察看,經過仔細觀察了解,發現他家制種在滅菌環節存在嚴重問題,并建議讓其更換了滅菌鍋。問題解決后,查道明家食用菌成品率由原來的70%提高到了99%。
三、實行訂單種植,提高菇農的積極性。食用菌制種是食用菌栽培生產的核心環節,也是掌握難度最大的技術。食用菌生產盡管是農業生產效益較好的項目,但是很多農戶因制種技術不過關,只能望而卻步。為不斷擴大食用菌種植規模,提高農民積極性,有效降低農戶在制種環節的風險,協會推行食用菌訂單種植。具體做法:一是協會依托食用菌制種場,前期的制種發菌工作全部由制種場負責,農戶不管制種,只管栽培生產。二是首次種植食用菌的農戶,菌種資金全部由協會墊付,農戶不用預付任何資金。三是農戶生產的成品全部由協會按保護價回收,結算時,協會扣除菌種成本,其利潤全額返還農戶。協會推行食用菌訂單種植,有效地降低了農戶生產風險,一般菇農年收入都在一萬元左右。優厚的利潤回報,極大地調動了農戶種菇的積極性。
四、積極尋找市場,開辟穩定的銷售渠道。協會把產品銷售作為食用菌生產經營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斷創新營銷思路,尋找銷售市場,拓展銷售渠道。一是精心培育營銷主體。積極鼓勵吸納食用菌種、銷大戶和中介人員加入協會。目前已有21戶種、銷大戶入會,成為開拓食用菌市場最有活力的骨干力量。他們上跑市場下跑農戶,源源不斷把本地產品銷售出去,又把外地需求信息帶回農戶。2007年經他們銷售到省外各地和本省合肥、安慶市場的鮮菇達200多噸。二是大力拓展大中城市干菇市場。協會鼓勵種植大戶和營銷人員進駐省內外農產品批發市場,建立穩定的銷售網絡。目前,協會已在上海、浙江、福建等10多個大中城市建立了30多個干菇銷售網點,2007年銷售干菇近400噸。三是開辟網上銷售渠道。今年伊始,協會投資購置了電腦,上網開設懷寧縣食用菌種植協會網站,通過互聯網收集產品銷售信息,在網上聯系客戶,洽談業務,為產品銷售拓展更廣更多的市場。
編輯:碣石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