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09-02-23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走進遼寧省撫順市新賓滿族自治縣響水河鄉下圍子村,你會感到很奇怪:不晌不午的,家家的煙囪都冒煙;隆冬季節正是農民“貓冬”的日子,特別是還在春節期間,可村里卻聽不到往日喧囂的麻將聲。原來,此時正是香菇等食用菌類生產的關鍵時期,村里的家家戶戶都在為食用菌翻菌種、蒸耳料,場面熱火朝天。記者了解到,有30余名返鄉農民工也投身到發展食用菌的產業中。
下圍子村是響水河子鄉惟一的小康村,村里支柱產業就是冷棚香菇和黑木耳。這幾年,經營食用菌的農民都發家了,每年都有很多外地人來這里取經,一些前幾年從村里走出去的農民工也陸續返鄉發展食用菌。村民周洪桂是去年眾多返鄉農民工的一員,此時也正在自己家剛蓋起來的大棚里忙碌著。“往年這時候已經準備外出干活了,今年不去了,馬上香菇菌袋就快下地了,還有一些技術上的環節沒弄明白。”周洪桂邊忙邊說。
46歲的周洪桂是下圍子村村民,曾經擔當過村干部,近些年來一直在大連一家出口加工廠務工。前幾年,廠子效益不錯,每天的收入也有五六十元。但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工廠訂單驟減,效益不佳,到了年底,周洪桂與一部分工友被減員回家。剛回家時,周洪桂想不開,終日待在家,以酒消愁。鄉黨委了解情況后,幾次派人找其談話,并邀請其參加鄉里專門為返鄉農民工召開的座談會。經過鄉領導的鼓勵和耐心勸說,周洪桂振作起來,并在鄉農業部門的幫助下,確定發展冷棚香菇產業。為了幫助周洪桂盡快走出困境,鄉黨委為其協調了半畝土地和5000元貸款,又為其申請了5000元幫扶資金,還指定同村的產業帶頭人為其幫扶。從購買菌種到翻種蒸料,再到搭建冷棚,都是在鄉農業部門和鄰里手把手的幫助下完成的。農業站每隔幾天還派人對其指導,每逢鄉里召開農業技術培訓,他也總是第一個被邀請。
有了政府的鼎力扶持和鄉鄰們細心的幫助,周洪桂心里有了底,“如果這么好的政策,這么好的項目我都干不好,那我就得撞樹了!”周洪桂堅定地對培訓班的老師說:“放心吧,我一定能干明白的!”為了掌握種菇經驗,周洪桂自進臘月以來便一頭扎進了翻種室,時刻掌握菌種繁殖的特點和對溫度的敏感程度,同時購買了大量的關于食用菌種植的書籍、報刊,平日的生活就是吃飯、干活、看書,即使是春節期間也很少走親戚串門子。經過將近一個月的努力,周洪桂種植香菇的第一階段工作已經完成,菌種也培育得非常成功,專家看過后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并預計今年周洪桂的純收入將達到兩萬元。
“這比外出打工掙得還多,我覺得,不管是外出打工,還是在家種菇,只要用心、肯吃苦,咱們一樣能夠干明白。”如今,周洪桂滿懷信心,在閑暇時,他還聯系一起返鄉的工友,希望能夠一起再發展些其它項目,共同致富。 (文章來源:新華網)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