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09-04-08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提起魏長江這個名字,在吉林省通榆縣鴻興鎮綠化村家喻戶曉,屯里人都習慣地叫他小魏。他是靠栽培蘑菇發家致富。三年純收入5萬元。在他的帶動下,很多農戶走上了這條致富路。窮則思變1997年以來,靠種地為生的小魏家三年接連欠收,巨大的付出得不到應有的回報。他經過深刻地反思后,決定走出去闖一闖,另謀生計。2000年4月,小魏攜妻帶子毅然遠赴沈陽市前當卜產蘑菇基地打工。經過一段時間對蘑菇栽培和市場行情的耳濡目染,小魏漸漸感到這就是他所要找尋的致富項目。他不懂的地方就向技術員請教。小魏干活勤快,深得老板和技術員的喜歡。技術員在栽培技術上對小魏經常進行指點,慢慢地整個栽培過程的技術小魏都能熟練操作了。
2001年3月,小魏謝絕了老板的再三挽留,辭去工作,帶著創業的激情與夢想回到家鄉。經過緊張的籌備和辛苦的勞作,2001年5月,他在綠化村第一個建成了一座3000多平方米的蘑菇栽培大棚和一個一次能蒸500袋蘑菇栽培料的蒸鍋。長春嶺屯的男女老少都關注著他和他的這個蘑菇栽培大棚。這一年小魏沒有辜負父老鄉親的希望,裝了4000個蘑菇栽培袋,經過精心管理,年純收入1.5萬元。到2002年5月,小魏又開始了下一年的蘑菇栽培。共投資500元,重建了蒸鍋。一次性能蒸1000袋蘑菇栽培營養料,這一年,純收入達到2.5萬元。2003年4月,為擴大規模,小魏改造了一次能栽培3000袋蘑菇栽培營養料的蒸鍋,共裝了6000袋蘑菇栽培營養袋。至2004年4月,年栽培蘑菇純收入達到了3萬元。小魏賺了錢。家中不再一貧如洗了。添置了摩托車、手機、彩電和家具。安上了閉路,裝修了房屋。家里的日子紅火了起來。勤思勞作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小魏認為蘑菇栽培關鍵要把好"三關":一把好品種關。幾年來他深感品種間的差別很大。前兩年選擇的華平9號蘑菇菌種,雖然外觀漂亮,產量高,但較脆易碎,不易保存和運輸。口感一般,市場前景不看好。第三年選擇的平菇9400號色澤好、口感好、易運輸、產量高,給他帶來了良好收益。二把好培育關。
首先把好一級菌培育關。買好菌種后嚴格配料。第一年他自己培育,后來為省錢省力,他就到外地直接購買菌苗;其次把好二級菌培育關。用瓶轉化二級菌時,配料比嚴格,程序繁雜,需培育40天;再次把好三級菌培育關,這是關鍵環節,稍一疏乎便會前功盡棄。需轉瓶裝袋,用蒸鍋蒸,需40天培育。三把好銷售關。小魏栽培的蘑菇是不施化肥農藥的純正綠色產品,經過對市場行情的考察,他確定了蘑菇價格比白城市和烏蘭浩特市的蘑菇批發價平均每斤低出3角錢,解決了蘑菇大量銷售的難題。情暖鄉鄰脫貧后的小魏未忘記生活在一起的鄉親們。他常到農戶家中講栽培蘑菇是條致富之路。在小魏栽培蘑菇的第二年,農民于平和汪成入股與他共同栽培蘑菇。小魏在獎金和技術上給予了全力支持,并無償供用蘑菇營養料蒸鍋。于平栽培蘑菇3000袋,收入近萬元,但那年他治病花了2萬余元,把栽培蘑菇掙到的錢全搭了進去,生活雪上加霜,分成時分文未要。這雪中送炭的情懷令于平一家人感動得熱淚縱橫。56歲的汪成腿有殘疾,與于平一樣同等收入,因生活還不富裕,小魏也免要了入股分成。負債2萬余元的困難戶李慶在小魏的幫助下,自2002年每年僅栽培蘑菇一項就能收入1萬元以上。不但還清了債務,而且有了存款。目前,綠化村蘑菇栽培戶達了12戶,小魏毫無保留地入戶進行技術指導。經常深夜才回到家,雖忙得不可開交,但樂在其中。他滿懷希望地說:如今栽培蘑菇是全屯農民脫貧致富的首選,小康屯離我們不再那么遙遠,綠化村的蘑菇定會飄香千家萬戶,飄進每個人的心中。
來源:中國特色鄉鎮網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