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09-09-04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1、發菌期間的雜菌污染
發菌期間常見的主要有綠色木霉、曲霉、毛霉、鏈孢霉等雜菌,一般可采取百病傻與賽百09等藥物交替噴灑菇棚的消殺辦法,發菌期間每3~7天噴灑一遍上述藥物以預防,發現污染菌袋后及時剔出發菌室進行殺滅處理。具體防治辦法可參考有關內容,不再贅述。
2、出菇期間的易發病害
2.1斑點病:又稱褐斑病,癥狀表現為:菌蓋上分布有大小不一的黃褐色或褐色圓形斑點,嚴重時斑點下陷呈凹狀,有時菌柄上也有不同程度的橢圓形斑點,如果任其發展,15℃左右條件下,約5~7天時間,自菌柄基部表面開始,逐漸有粘性液體滲出,并向上發展至整株、整叢菇體,形成腐爛。處理措施:首先對栽培場所嚴格進行消(毒)殺(菌),一般可噴灑賽百09或蘑菇殺病靈等藥物,間隔2天左右再次用藥;其次,菌袋出菇期間,每3~7天噴灑一次賽百09溶液,注意用藥目標為墻體和作業道等空閑處,絕對不要噴到子實體上;第三,菇棚內進行噴水增濕時,一定不能噴到菌蓋上,可采取遮蓋子實體或只噴地面等處的辦法;第五,栽培場所內使用的所有工具,在已經與栽培場所進行同步消殺后,不要隨便帶出去使用,盡量作為專用工具對待;最后,由于金針菇栽培場所的相對密閉性,應在適當控制通風的基礎上,拒絕不必要的來人或參觀,尤其本地周圍相同品種的栽培戶,需要進行技術交流時,可將菌袋或子實體帶出去進行觀察、討論,以防外菌進入、交叉感染。
2.2綿毛病:即棉腐病。癥狀表現為首先從菌柄基部開始,如同柳絮或廢棉絨狀的菌絲,先是覆蓋料面,繼之順菌柄向上發展,最后將子實體包圍,受害菇體生長無力,菌蓋色澤逐漸變深、變褐,繼而變軟,失去活力,最后腐爛,發病嚴重時,整個栽培場所的墻體、地面以及菌袋上一片白色,如同進入到棉花加工車間;棉腐病發病中期以后,金針菇菌絲和子實體的代謝能力大大減弱,抗性降低,此時,其它雜菌病害很可能會乘虛而入,導致多病齊來、交叉感染。防治措施:第一,加強通風,降低濕度;第二,采去所有病菇,并同時破壞料面;第三,設法降低溫度;第四,噴施百病傻溶液予以殺滅。
2.3干腐病:即根腐病,主要表現為基料表面有淀粉水溶液狀的液體滲出,先是呈液滴,繼而封閉料面,量大時液體可在袋口形成積水,染病子實體先是表現半透明狀,繼之呈白糖液狀,停止生長,后逐漸變深、發褐、死亡、變干。處理措施:基料裝袋前嚴格進行水分檢查,不使過高;合理安排出菇季節,避開18℃以上溫度;普通設施內栽培時,春季應加厚覆蓋物,并在中午時分將其噴透水;加強夜間的通風,必要時應進行強制通風;將感病菌袋連同子實體一同移出棚外,采掉病菇,將菌袋浸入到消霉王或百病傻溶液中予以浸洗,置于另外的地方進行觀察,確認病菌死亡后,可再度移入菇棚;其它措施可參考斑點病的防治。
3、菇期的生理性病害
3.1邊壁菇:菌袋中間部位出菇,第一潮菇多為叢生,嚴重時可將塑膜撐破,二潮以后則以單生為主,導致料面不能正常出菇,影響產量。處理辦法:菌袋浸泡補水;菇蕾發生量多并長大后,可將菌袋挑出,割破塑膜,任其生長。
3.2麻花菇:菌柄一般較粗,程度不同的呈彎曲、扭曲,嚴重時則呈麻花狀,商品價值低下,成熟后菌柄縱向破碎,如同一束棉線,失去商品價值。處理辦法:管理過程中,盡量不移動菌袋,使其保持較穩定的光照等;適當進行控蕾,或采取疏蕾措施。
3.3祖孫菇:同株(叢)子實體中,有粗有細、有長有短,而且差異極大,儼然祖孫數代。處理辦法:一是進行搔菌處理,這是主要措施;二是現蕾后,對菇棚進行強制通風,讓溫度很低且風速較大的通風將幼蕾“吹死”,或將菌袋移出棚外,一夜即可凍死菇蕾,然后再度現蕾,即可整齊一致。此外,還可用類似疏蕾的辦法,將菌種上先期發生的幼蕾除去,或者拔掉。
3.4針尖菇:菌蓋直徑小于菌柄直徑,而且呈橄欖球尖狀,商品價值大打折扣。處理辦法:加強通風即可。
4、主要蟲害的防治
一般在春季或反季節栽培時,多易發生菇蚊類害蟲,可參考平菇等內容進行處理。
曹德賓 /文
編輯:LQ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