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多次試種,我們掌握了赤松茸的良種良法,可以向農戶推廣了。”近日,廣東肇慶市農業科學研究所高級農藝師蕭學新介紹,經過反復實踐,市農科所近期正式向農村普及種植赤松茸。
赤松茸是一種生長在赤松樹木根部、與樹根共生的野生食用菌,近年來開始進行人工馴化栽培,可以在普通的蔭蔽樹林下種植。經過小范圍試種和多輪試種,種植技術和推廣時機已經成熟。
赤松茸的試種點設在市農科所位于鼎湖區沙浦鎮的種植基地。據了解,赤松茸的生長溫度在15度至30度之間,一般在秋冬兩季種植。“傳統種植在每年的11月初,50多天就可以采收,采摘期長達百天。”蕭學新提到,在試種期間,畝產普遍達到6000斤,以目前市場均價每斤20元計,產值達到12萬多元。
赤松茸的“溫床”其實就是土壟,上面鋪著打碎且經過發酵的禾稈、玉米稈、桑枝等混合物。蕭學新介紹,如果所需的禾稈、玉米稈、桑枝或枯樹等,全部用錢購買的話,每畝投入約1萬元,加上優質菌包每畝投入約2000元。前段時間,已開始向農民普及種植赤松茸,推動鄉村發展產業和林下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