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09-12-11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見到岳振廣,他剛從市區各農貿市場調研回村,雖是舟車勞頓,但作為寧河縣廉莊鄉岳道口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的他仍不失神采。
“我們鳥槍換炮了,你看看和你前幾年來有啥變化?”一見面,作為老熟人的岳振廣不無得意地向記者介紹開了:“別人出菇都是有季節性的,而我們這兒實現了雙孢菇工廠化周年循環生產,每天都有1.5噸菇類上市,按最近行情,平均4.5元一斤,一個車間最少出菇15000斤,單單這一季試運行,就有100萬入賬!”
鳥槍換炮?記者稍顯一愣便恍然大悟。早在1999年,作為村支書、村主任一肩挑的岳振廣便帶領群眾發展食用菌種植,先后經歷了小棚、中棚、二代節能溫室等發展階段。十年磨一劍,今年生產設施全部更新換代,建成實驗室、滅菌室等一應俱全的工廠化車間。記者看到,24棟高大的彩鋼瓦拱形出菇棚一棟連一棟,一眼望去一派壯觀的現代農業場面。
岳井爽是村里種植的好把式,他承包了2個棚,總共1200平方米的生產面積。見到記者,這個40多歲的種菇能手自豪地說,為了讓大家聯合起來闖市場,村里成立了興岳合作社,入社自愿,出社自由,今年他用10萬元資金入股,凈利潤與合作社五五分成,一年下來,他不僅可以收入12萬元,而且合作社也有了更加厚實的累積,用于發展村里公益事業。
在岳井爽帶領下走進他家的大棚,發現種植全部實現了機械化作業,“這個基地是由合作社統一管理,讓我們種植戶很省心,你看這臺翻堆機和發酵機都是大家自己動手做的,很實用。”為了在技術上嚴格把關,合作社引入四個東北農大畢業生,并從市里有關院校聘請了專家顧問,岳井爽介紹,銷路也是由合作社出面統一聯系,現在北京、天津等不少大型批發市場都有他們的銷售點。
采訪中,菇農們對今后發展很有信心,紛紛向記者打開了話匣子,于是更多的信息就出來了:“現在你看到的只是我們的一期工程,一年產菇500噸,產值450萬元。二期工程大伙還要投300萬,建2座300立方米沼氣池,解決菌菇生產熱能需要。三期工程要建1座年產3000噸的有機肥廠,這樣我們這個蘑菇村就能真正實現廢物利用、循環發展了。”( 張立平 張立民 陳寶陽/人民網)
編輯:XS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