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0-01-20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10年前,由于銷路不暢、信息閉塞,大峪鄉一些農民辛辛苦苦種的香菇因賣不出去只好爛掉。“要想哭,種香菇;要想哭得痛,明年接著種。”這句順口溜兒在大峪鄉廣為流傳。然而,18日記者在汝州市大峪鄉劉窯村卻感受到了村民發家致富的紅火場面。
前年,劉窯村村民朱國強種了3000袋香菇,鄉親們半信半疑地看著他倒騰。
朱國強到登封市的程窯村學會了先進的接種技術,香菇的品質好,產量也高,一年就掙了3萬多元。去年秋天,劉窯村的6戶農民跟著朱國強種了兩萬袋香菇,朱國強第一茬就收入1800元,驚得鄉親們直咋舌。再加上他賣100頭豬的3萬元收入,當年收入超過了5萬元。
香菇廢料可以喂豬。朱國強家存欄十幾頭母豬和80頭仔豬也是今年的不小一筆收入。如今,朱國強成了村里的大忙人,種香菇的村民都請他傳授技術。他說,今年保守估計,全村的香菇收入要超過30萬元。
在村民郭戰勝家,一家人忙得顧不上吃中午飯。今年,他家養了300頭豬,光母豬就養了16頭,最近有4頭母豬生產,看著百十頭歡快的小豬,他心里樂開了花。光賣豬的收入就超過5萬元,再加上他種了9畝苗圃,年收入超過6萬元。
提及這些變化,郭戰勝說:“如今農村政策好,只要選準項目好好干,在家不比在外打工掙錢少。”
農村現在發展產業鏈經濟,創收并不必進城打工少,最主要的是要選好項目。這不僅需要一部分人得帶頭作用,還要國家政策的支持。由于國家政策對農村的傾斜,大學生村干部在農村發揮得作用,使得現在在我國農村這兩個條件基本上都在成熟,所以說農村的經濟飛躍時代即將來臨。(平頂山新聞網)
編輯:XS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