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0-02-01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入冬以來,位于碧湖鎮沙岸村的蔬菜交易市場成了蓮都區最熱鬧的地方。來自省內外的食用菌收購商,每天一大早就到這兒“蹲點”,搶購新上市的鮮香菇。“每公斤香菇最高能賣到6元,300多公斤的貨,幾分鐘就被搶光了。”碧湖鎮岑口村菇農蘭祖明笑著說,“用新技術種菇,產量和質量都上去了,今年起碼能凈賺7萬元”。
蘭祖明所說的“新技術”,是蓮都區獨創的“大棚套小棚菌棒斜置技術”。據蓮都區農業局有關負責人介紹,運用這項創新技術后,蓮都香菇實現了標準化、規模化生產,“一個農戶就能培育1.5萬至2.5萬支菌棒,而全省香菇種植戶的平均栽培能力只有0.7萬支菌棒”。
依托新技術,蓮都食用菌產業悄然轉型,煥發出勃勃生機。在岑口無公害香菇基地筆者看到,這個現代化的食用菌栽培區已經完成了硬件設施建設,生產專用水井、標準化大棚、微孔噴灌設施等一應俱全。
“這個基地輻射和帶動了整個蓮都區的香菇無公害生產。” 蓮都區農業局有關負責人告訴筆者,除了這個基地外,屬于省級現代農業生產發展資金項目的蓮都區珍稀食用菌生產示范基地也已在碧湖鎮碧一村正式落戶。其中珍稀菇示范場建設部分,已完成了廠房改建和制冷設備的安裝等工作,技術培訓和菇棚溫濕度調節技術應用與推廣工作正在開展。
穿上了“無公害”、“標準化”外衣的蓮都食用菌產業,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也為新品種的引進和推廣奠定了基礎。2009年,蓮都區農業部門向全區菇農推薦5個品質符合市場需求、生產管理相對簡易的香菇優質品種,還在部分地理氣候條件適宜的村莊試點種植珍稀草腐菇品種,并取得了成功。“我試種的金福菇成活率達到了80%以上,這種菇每公斤價格能達到15元,效益很高。”仙渡鄉仙里村菇農張家富告訴筆者,他計劃今年全面擴大這一珍稀品種的種植面積。
與此同時,針對部分外地鮮菇市場價格連年走高的情況,2009年,蓮都區還將2000萬段貼著“蓮都制造”標簽的香菇菌棒運往外地栽培。目前,這批“移民菇”也獲得了豐收,鮮售平均價達到了每公斤9元,預計產值將達到0.86億元。
“多條腿走路”的發展模式,為蓮都食用菌產業發展插上了騰飛的翅膀。2009年,蓮都區栽培的香菇菌棒達到8000萬段,平菇等其他食用菌品種的菌棒500萬段,總產值達3.36億元。(通訊員 崔璀 任迎春/ 浙江日報)
編輯:XS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