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0-03-09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虎年春節,貴陽市花溪區質監分局為該區馬鈴鄉谷增村的村民們送去一份“標準大餐”,專門派出技術人員,為村民講解發布的兩項地方標準——《無公害食品香菇標準體系》、《無公害食品香菇生產技術規程》,吸引了近百名村民參加,特別是一些返鄉的農民工對此興趣更甚。
據介紹,谷增村的香菇種植在2008年被列為國家第六批農業標準化示范項目,經過近兩年的實施,取得了明顯成效,并在此基礎上,由質監、科研、檢驗機構、生產企業等相關單位共同起草了上述兩項地方標準,作為花溪區香菇種植生產的技術支撐。
該村香菇種植采用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投資方為貴州天齊公司,負責大棚建設及菌包制作等;菇農出地,負責管理及采摘,將鮮香菇按約定價格賣給天齊公司。記者在村頭的公示欄上看到有菇農的香菇款發放表,在去年的11月、12月兩個月里,有菇農的最高收入已近萬元,最低的也有4000多元。基地有關負責人解釋說,這是純利潤。
天齊公司如今在貴州小有名氣,上海家樂福甚至為其拳頭產品“貴州三寶”安排專柜,產品基本上供不應求。該公司負責人的體會是,農業標準化在提高農產品質量和增加農民收入上發揮著重要作用,以香菇種植為例,管理得好的與管理不好的,每個菌包產量可相差到1公斤以上。兩項地方標準是去年12月發布的,不到兩個月,質監人員就將宣貫材料全部備齊,并驅車數十里山路深入農村宣貫香菇標準種植知識。《中國質量報》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