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0-03-16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本網訊:為對接大交通,通江縣確立了“四大產業富民,開發資源強縣”的產業發展思路。其中,四大產業包括民勝、廣納、麻石、鐵佛等低山區鄉鎮發展優質糧油種植和畜牧業養殖,鐵溪、永安、瓦室、沙溪等大通江河流域鄉鎮發展茶葉產業,平溪、諾水河、涪陽等小通江流域鄉鎮發展食用菌產業。通過探索與努力,通江的特色產業呈現出前所未有的良好發展勢頭。
現象
特色產業發展如火如荼
碧山村:
種植耳菇勁頭更足
走進通江縣諾水河鎮碧山村,就可以看到三四米長的青木岡 木堆放道路兩邊,延綿數里。村民們來來往往,正把青木岡 木從山上搬運回家。
“這都是在為種植木耳準備原材料。”同行的村支書楊正江告訴記者,每年11月到第二年3月,是碧山村村民最忙碌的季節。村民們一方面要收獲香菇、木耳,另一方面還要為下一季種植香菇、木耳準備原材料。除了備自家種植的原材料外,每年都有上千萬袋的袋料從該村運往外地。
說起近兩年該村最大的變化,一村民說,自己感到最稱心的就是在自家院壩前不遠處建了三個雙層大棚。大棚里面,灌溉、照明等設施一應俱全?!胺N再多的耳子、香菇也不愁沒地方了。我們老百姓發展產業的勁頭更足了!”
據了解,碧山村村民種植椴木黑耳和香菇已經有十五年時間了。2008年以來,通江縣把該村作為以“家庭種植模式”為主的食用菌產業示范村,重點鼓勵和引導村民改善食用菌種植條件,不僅結束了村民在堂屋、客房,甚至在床前堆放椴木或袋料種植木耳的歷史,而且投集資上百萬元,徹底解決了該村的水、電、路等基礎設施不配套的問題。
周子坪村:
忙著引進食用菌新品種
在通江縣周子坪村科技示范園區,山霸王公司經理兼技術員龍旭一步也不敢離開公司設在這里的新菌種培育基地。
“稍不留神,公司就有可能蒙受巨大損失!”龍旭告訴記者,他是有前車之鑒的。2009年9月28日,龍旭給試驗種植的杏鮑菇菌絲剛剛消過毒。憑經驗,食用菌菌絲消毒后一周內下種都沒有任何問題。龍旭懷揣回家過國慶節的喜悅離開了基地。然而,10月2號中午,龍旭走進菌種室發現:至少30%的菌種已經被感染了!
“在江浙一帶,杏鮑菇的種植技術已經非常成熟了。但是,把他們那里成熟的繁育技術引過來,在周子坪村適不適用,那就不好說了!”龍旭對記者說,什么時候噴水,什么溫度最適合,什么時候通風透氣最好,每一種菇在不同的地方都不一樣。
目前,通江縣山霸王公司在周子坪租賃土地近13畝,有鋼架大棚38個、標準化耳房21間、生產車間1個、烘干房2座,已經和華中農大、四川農科院等5所院校進行技術合作,正在積極開發培育茶樹菇、姬松菇、猴頭菇等10多個新品種。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