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0-03-17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14畝林地里建了9個菇棚,雙孢菇、草菇、雞腿菇3樣蘑菇,春夏秋三種三收,去年一年純收入5萬多元,這還不算速生楊成才的收入,俺這個年過得滋潤啊!”說起去年的收入,山東省齊河縣表白寺鎮蔡西村村民劉繼增樂開了花。
蔡西村有100多戶村民,其中90%的農戶采用林菌間作模式進行蘑菇生產。去年蘑菇產量100多萬公斤,銷售收入500多萬元,被中國食用菌協會評為“全國小蘑菇新農村行動百強村”。蔡西村是齊河縣通過林菌間作模式發展食用菌生產的首批“試驗田”。該縣有林面積達到100萬畝,林木覆蓋率 47.2%。“林蔭下陰涼、濕潤,適宜蘑菇生長,樹葉、鋸末等都是蘑菇種植所需的原料;而林下養菇也能促進樹木的生長,為蘑菇澆水施肥,樹木也就得到了水分、養分;掘穴挖坑又起到松土作用,每年養菇產生的10多萬噸廢渣,是樹木的優質肥料。”該縣蔬菜局局長解釋林菌間作模式所實現的“共贏”。2005年,該縣以表白寺鎮蔡西村等20多個村為試點,以試點推動林菌間作。
除了大力發展林菌間作,在縣農業部門的指導下,高溫大棚種植、大拱棚種植、反季節栽培等蘑菇栽培模式也迅速發展起來。各鄉鎮結合傳統、地理位置、土壤情況,選擇栽培模式及食用菌菌種,晏城鎮的花菇、趙官鎮的杏孢菇、表白寺的雙孢菇等初具規模。該縣培植起9個特色食用菌鄉鎮、200個食用菌專業村,50多處千棚種植小區。
規模的擴大,使小蘑菇迅速“長個”,也為推廣標準化生產打開了“綠色通道”。在標準化生產的推廣使用中,該縣在食用菌特色鄉鎮建立1至2處標準化示范基地,在區域集中地域或食用菌專業村建立標準化示范園,基地和園區內按照縣里統一制定的《食用菌標準化技術操作規程》,實施統一菌種、統一物料、統一技術、統一銷售。并定期組織生產、管理、流通等方面的專家深入田間地頭,開展標準化技術送村入戶工程,確保食用菌的品質。為使“品”與“牌”緊密相連,縣里積極與省農業廳、農科院專家聯系,定期對農產品進行集中檢測,申報無公害認證。目前已注冊了“康瑞源”“晏嬰”“綠洲”等10余個食用菌商標,全部獲得無公害、綠色認證。
有“品”有“牌”的小蘑菇,要打開銷路靠的是“借船出海”。實力雄厚的龍頭企業是食用菌加工增值和走向市場的關鍵一環。大黃鄉義河村的150個蘑菇大棚是山東康瑞食用菌科技有限公司的食用菌生產基地,公司向基地菇農提供菌種或供應菌包,統一回收銷售產品。該縣圍繞食用菌生產及深加工,從資金、稅收、用地等各方面對龍頭企業給予支持,先后發展起了10余家經營規模大、帶動農戶面廣、加工營銷能力強的食用菌生產龍頭企業,其中市級以上龍頭企業2家。借助“龍頭企業+基地+農戶”模式,食用菌生產實現了產供銷一條龍。
為引領菇農抱團闖市場,齊河縣還積極發展各類食用菌協會、銷售合作社等中介服務組織,這些合作組織積極開展信息咨詢、技術服務、產銷銜接。目前全縣有各類食用菌合作經濟組織30余個,帶動農戶3.5萬戶。該縣食用菌產品備受市場青睞,去年被列為全國十一屆全運會專用食品,食用菌銷往北京、上海、黑龍江等20多個省市。該縣食用菌年均種植面積500萬平方米,總產10.6萬噸,產值5億元,一舉贏得“全國小蘑菇新農村建設優秀團體”稱號。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