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0-04-08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4月7日,五里鎮桐心村龐連潤剛把67公斤鮮菇賣給收購商,就領到了429元現金,笑容可掬。
“我家種植的864平方米蘑菇,至今已獲利四萬余元,年初來,天天有幾百元收入。”龐連潤樂呵呵地說。
說到上年初的蘑菇收成,他皺上眉頭:“當年我也種有800多平方米蘑菇,因市場不景氣,每平方米僅賺了5、6元,幾乎白忙了”。
與他身同感受的,覃塘區有四萬戶菇農之多。該區農業局長周景方自豪地說,今年本區蘑菇產業已走出低谷“起死回生”,全區蘑菇種植面積達到528萬平方米,菇農蘑菇純收入戶均超過7000元,比上年增7.1倍。
瞄準市場需求
2009年初,世界金融風暴危及當地蘑菇生產,以前成群結隊的收購商難覓蹤影,產品收購價從上年的每公斤5元下滑至1.6元,大部分菇農只能保持微利,需要請人工的種植大戶甚至虧本。
眼看秋冬種蘑菇季節將至,世界金融寒潮尚未有消退跡象。蘑菇的市場前景如何,要不要種,種多少面積,成為菇農們關心的頭等大事。
當地政府急群眾所急,組織專家行家上網研究各地蘑菇行情,到各地蘑菇罐頭廠家調查產品出口情況,到福建、廣東等地查詢市場需求信息等,預測到去冬今春經濟將回暖,蘑菇將迎來需求量大、價格回升的良好市場前景,于是作出擴大蘑菇生產的決定。
早決策,早行動。廣大干部深入農民群眾,宣傳蘑菇市場走勢,樹立了他們市場信心。去年冬,覃塘區種蘑菇戶數達到4.02萬戶,比增六成多。
破解流通瓶頸
時下,雖然已到了蘑菇收獲尾聲,但在三里、五里鎮的鄉間道路上,經常見到一輛輛“摩的”載著白花花的蘑菇來回歡跑;路旁店前,人頭攢動,涌滿前來賣菇的群眾。
在林村蘑菇收購店前,菇農們異口同聲地說:今年蘑菇銷售市場看好,平均收購價達到每公斤5.6元,與上年相比,增3.5倍。
收購價的飚升,源于該區未雨綢繆,提前打通流通環節。
——“一個聲音”話事。以前菇農自產自賣,質量不統一,難以滿足客商大批量收購需要,客商少的時續,還易造成客商壓價收購現象。
去年下半年來,覃塘區引導組織萬余名菇農先后成立了榮昌等5個蘑菇生產專業合作社。合作社按標準化生產要求,統一技術規程,統一產品規格,統一價格口徑,用“一個聲音”對外簽訂收購合同,產品質量明顯提高。至今,這五家專業合作社已共銷售蘑菇2.1萬噸,占全區蘑菇總量的三分之一。
——與廠家簽訂保價收購合同。去年11月份,該區組織廣大種植戶與周邊縣市的6家罐頭廠家訂立了蘑菇收購合同,得到廠家“敞開收購,保底價每公斤3.6元”的承諾。合同簽訂后,廠家共收購本地蘑菇總量的三分之一左右,且平均收購價比保底價高出一半多。
——引進眾經紀人收購。這區出臺優惠政策,先后吸引百余名外地和本地商客座地收購。各收購商各顯神通,形成良性競爭。林村一收購商把蘑菇產品打入福州等地,三里社區李老板把產品賣到了上海市。
化解資金難題
三里鎮隆興村賓州屯旁,六座蘑菇大棚一字排開,蔚為壯觀。
見到筆者到來,正在摘收蘑菇的黎棟柱放下手中的活計,高興地說:在政府2萬元資金扶持激勵下,我半個月就建起了這幾座鋼化結構蘑菇大棚,開創了自己的蘑菇事業。
蘑菇大棚投資大,但占地少、產量高、農民增收顯著。去年秋,面對大批農民工返鄉、部分農戶資金緊缺情況,覃塘區出臺了助農增收政策,對建蘑菇大棚500平方米以上的,每座給予扶持資金5000元,由此帶動了12名農業經濟能人投資43萬元,興建蘑菇大棚20座,平均每座取得收益5萬元。
眾多菇農也得到了當地金融部門的小額信貸支持。五里鎮返鄉農民工馬珍芳得到了2000元低息貸款后,種植蘑菇210平方米,不僅還清了貸款,還有近萬元盈余。據了解,像馬珍芳得到信貸支持種蘑菇的,覃塘區共有6300戶。(覃偉 林杰崇 鄭秋平)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