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機下雙孢菇產業穩定發展的幾點建議
發布日期: 2010-04-14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2009年是雙孢菇生產極為不尋常的一年。國際金融危機嚴重波及到食用菌產業,金融危機沖擊了消費者,影響了經營者,打擊了生產者。對外依存度大的雙孢菇產品銷路不暢,價格持續低迷,效益嚴重滑坡,給不少種菇農民的生產造成了少有的負效益,重創了廣大農民發展雙孢菇產業的信心。以雙孢菇為主導品種的新洲區,遭遇了雙孢菇生產的“寒冬”,2008年是發展雙孢菇生產以來最差的年份之一。
我們同時看到,雙孢菇生產在金融危機的重負下又加載了市場流通體系不健全、單產水平不高、成本增幅過快、菌種退化、病害程度擴散等問題。這些問題的疊加,將會長期阻滯雙孢菇產業的健康持續發展。如何把握中心,著眼全局,從長計議,把阻滯食用菌產業發展的因素變成產業發展的動力,需要建立體制與機制來徹底解決,這是關系當前又涉及長遠的大問題。下面就當前和今后一個階段穩定發展雙孢菇產業的體系建設問題,提出幾點思路:
1.加強產品市場流通體系建設。抓住市場這個“牛鼻子”,從產前切入,從消費末端抓起,在流通環節使勁,從田間至廚房、產品到食品,形成批量、有序、快捷的流通體系,是當前和今后發展食用菌產業最關鍵的問題。因此,一是要建立完善市場研究分析機制,培養自己的“產品市場分析師”,建立產品專業市場信息網,一只眼睛盯緊國際市場,另一只眼睛瞄住國內市場,及時為廣大菇農提供準確的市場產供銷信息。二是建立產品銷售市場策劃與運行機制,實現運籌流通,包裝產品、策劃營銷,刺激消費一條龍操作。三是建立現代物流網絡,擴渠道、布網絡、增網點,花大力氣繼續開展“五送”活動,送菇產品進超市、進社區、進學校、進軍營、進企業,促進雙孢菇貨暢其流。四是建立餐桌經濟開發機制,實行多部門聯手、多行業協作,宣傳食用菌文化,培養消費習慣,指導科學膳食,開發品牌菜肴,拉動內需,刺激消費。建設現代市場流通體系,其目標就是要較好地緩解農民賣菇難的問題,一定程度上給農民生產系上一個“安全帶”,在價格上讓農民吃上“定心丸”。
2.加強產品加工與開發體系建設。產品加工開發既是產業提檔升級的需要,又是產品上市高峰期削峰平谷的手段。要切實解決龍頭加工企業批量生產的問題,解剖“麻雀”,找出“癥結”,明確對策,采取措施,促進龍頭企業在轉戰國內市場中開發產品,創建品牌。要繼續花大力氣抓產品規模加工,高檔、中檔、低檔合理規劃一齊抓;罐裝菇、冷凍菇、鹽漬菇統籌協調一起上,形成多途徑開發、大批量加工、全天候銷售的格局,徹底扭轉鮮菇加工滯后的現狀,為廣大菇農產品銷售排憂解難。
3.加強優良菌種繁育體系建設。菌種是特殊生產資料,是食用菌高產、高效的首要前提條件。因此,要加大對菌種選育、繁育軟硬件的投入,提高優良菌種的生產能力。切實執行《食用菌菌種生產與管理條例》,從嚴把關,嚴格菌種生產資質認證,嚴格菌種生產質量標準,確保供及時種、優質種,讓農民種得放心,種出高產和效益。
4.加強技術推廣體系建設。科技是第一生產力。要進一步健全區、街鎮、村三位一體的技術推廣體系,落實專班專人專責,讓每個菇農能接受培訓,讓每個種菇戶能有實用技術資料,讓每個生產基地有技術人員指導,切實為廣大種菇戶生產解決技術疑難,更好地促進雙孢菇生產管理上水平,產量指標上臺階。
5.加強標準化生產體系建設。6月1日國家頒布實施《食品安全法》,是一個保民生的信號。民以食為天,蘑菇食品安全不能有絲毫的掉以輕心。要以蘑菇食品安全為中心,全面推行雙孢菇標準化生產,建立從產前到餐桌的全程質量安全體系,不斷提高產品質量,提升產品檔次。加強產品質量檢測與監管,建立與完善蘑菇食品安全可追溯制度。嚴格農業投入品管理,全面徹底封殺熒光增白劑。有關部門和主產區街鎮要對企業、個人的違法行為及時亮紅燈,出重拳,祭出撒手锏,嚴懲不貸,確保蘑菇食品安全。
6.加強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主產區街鎮要圍繞食用菌產業進一步加強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在充分發揮農村專業合作組織作用的同時,鼓勵支持更多的能人在食用菌產業領域創業,促進菇業產、供、銷和農、工、貿一體化。主產區街鎮要加強菇業人員職業管理,將原料運銷、種植雇工、產品收購、流通運銷等從業人員全部納入管理范圍,制訂行業規章,規范從業行為。堅快杜絕原料摻雜使假,短秤交易、刁難菇商菇農、哄壓菇價,雇工怠工與粗放操作等不良現象,切實減輕菇農成本過高的壓力,維護菇農的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