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0-07-13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依托專業合作社 啟動發展新引擎
重慶市云陽縣泥溪鄉地處歧耀山麓,磨刀溪河畔。多年來,黑木耳種植處于一種“零散亂”的狀態,根本談不上是一項經濟產業,如何讓這一零、散、亂的“副產業”走上規模化、產業化、集約化發展的“主產業”,使食用菌產業成為農戶萬元增收的主導產業,泥溪鄉決定組建專業合作社,把市場與農戶有機連接起來,按照專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統一供應種源、統一技術、統一服務、統一培植資源、統一收購銷售,目前黑木耳專業合作社已經有入社會員502戶,帶動農戶1072戶種植黑木耳,產值一年大約在600多萬元,種植黑木耳的耳農年均收入大約8000多元。
有了專業合作社“產供銷”的一條龍服務,農戶種植黑木耳的熱情空前高漲,一個個從幾千到幾萬段規模不等的黑木耳基地遍布全鄉。
黑木耳種植戶黃敏說:“ 我去年種了1000多段段木的黑木耳,收入有8000多元,我覺得還可以,今年又種了3000多段,預計3年內純利潤可以達30000多元。”
目前,泥溪鄉正在積極申請黑木耳QS認證,著力提升產業品牌效應和附加值。然而,泥溪鄉的黑木耳主要采取青杠樹段木栽培的方法,屬于資源消耗產業,資源的相對緊缺與黑木耳大規模發展之間的矛盾日益凸現。
外出取經 開辟增收新途徑
泥溪鄉黨委書記蘇興源說:“ 黑木耳產業還有一定局限性,對有些有資源的農戶來講,確實是一個好產業,是一個增收致富的產業,但還有一部分農戶資源缺乏或是沒有資源,那怎樣來增收致富?”
為了尋找一個更好的增收門路,今年初,鄉黨委政府帶領鎮村干部外出取經,通過到湖北隨州萬和鎮等地的考察,發現香菇產業同樣適合在泥溪鄉規模發展。因為泥溪鄉廢棄的農作物及秸桿比較豐富,林業資源也十分豐富,所以政府決定大力發展香菇產業,而且香菇的效益也非常高。
與黑木耳相比,香菇的培植技術要求相對較高。為此,鄉里特地從湖北隨州請來專業技術人才,指導香菇的培育、栽植和管理技術。目前,泥溪鄉已在勝利村試種了幾萬袋香菇,幾個月下來,香菇長勢良好。
對于香菇的增收效益,種植戶黃沈為我們算了一筆帳:“這1袋我們從菌種廠買過來的成本是2元多,產出的香菇能夠賣8至10元,這1袋我們就有5元多,接近6元的利潤,我種了1000袋春菇,可以賺5000多元,再種1000袋秋菇,又可以純賺5000多元,兩季總的10000多元。”在鄉里的扶持和引導下,越來越多的農戶開始搭建大棚,加入到香菇種植的行業。
如今,泥溪的黑木耳和香菇種植發展齊頭并進,已經朝著專業化、規模化、組織化的方向發展,鄉黨委政府制定的目標是力爭通過三年時間的努力,到2012年菌業產值突破1億元,帶動全鄉4000多戶農戶實現萬元增收。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