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記者 明旭影)武漢市新洲區是湖北省食用菌主產區,常年草腐菌(雙孢菇、巴西菇、草菇等)種植規模在500萬平方米以上,木腐菌(白靈菇、香菇、杏孢菇、平菇等)種植規模在1000萬袋以上。時值7月正是新洲區反季節香菇發菌、現蕾、出菇和雙孢菇、白靈菇備料的階段,遭遇了7月8日以來的多次大到暴雨,截至7月13日止,主產街鎮降雨量達324.2mm,反季節香菇遭暴雨積水浸泡菌袋達1.1萬袋,受暴雨淋刷菌袋達2.5萬袋;雙孢菇原料草堆場積水達45處。目前,汛期尚未結束,暴雨天氣還可能不期而至,給大面積反季節香菇的高產生育和雙孢菇、白靈菇的及時備料構成了嚴重威脅。
為了堅持汛期防災抗災,力保食用菌平穩生產,保菌袋、保生育、保生產、保高產,新洲區提出汛期的防災抗災措施是:
一、全面動員抗澇災。針對今年汛期嚴峻的洪澇形勢,新洲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食用菌的防災抗災工作,區政府于7月13日召開緊急防災抗災動員會,強調食用菌產區廣大干群要作好抗大災的思想準備,不因產區為低山丘陵而麻痹大意,不因主導品種非生產期而放任不顧,實行防災抗災一盤棋,抓菌袋生產抗災,抓生產設施維護,抓原料及時組織,做到汛期不損一個菌袋,不爛一斤原料,不垮一個菇棚,不誤一個生產適期,確保今年食用菌生產的穩定發展。
二、科技服務進基地。區農業局在區防災抗災動員會后,迅速組織科技專班,深入基層街鎮,深入基地園區,與種植農戶一起防災抗災:一是動員廣大菇農迅速投入防災抗災,樹立抗災信心,對于在生產的反季節香菇,堅持每棚必管,每袋必爭,力爭把災害損失減少到最小程度;二是開展拉網式調查,制訂抗災減災措施,分類指導;三是責任到人,劃片包干,采用現場技術指導、印發技術資料與“科技100”熱線咨詢三位一體的服務方式,為廣大菇農科技抗災提供技術支撐。
三、強化措施促管理。
一是轉移菌袋防漬澇。為了防止下段新一輪的暴雨帶來的不利影響,對處于低洼栽培場所的反季節香菇菌袋,要及時轉移到非低洼區;若轉移難度大時,要多開排水口,做到雨住水排,確保栽培場所無漬澇。
二是精管菌袋促出菇。對于受過漬澇的菌袋,要及時地做好濾水、透氣管理,特別是對處于現蕾階段的香菇要加強管理,創造控溫、調濕和通風換氣的良好小氣候環境,促進早出菇,多出菇,出好菇。
三是清溝排漬護料堆。生產原料的質量是優質培養料的基本保證,對生產雙孢菇、白靈菇的稻草、棉殼、牛糞、菜餅等原料要做好防漬澇、防雨淋、防霉爛管理,貯藏場所要及時排水。
四是防雨防風保菇棚。雙孢菇棚要搞好維護工作,遇風雨要蓋好棚頂,四周開溝。對已漏雨進水的菇棚要利用雨中間隙搶晴暴曬。確保菇棚安全,按時投入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