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0-07-27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每斤0.2元左右的玉米芯做成菌棒,生產食用菌,可為農民帶來至少2元的收入。通遼市科爾沁區整合支農資金,拉長玉米產業鏈,發展食用菌產業,目前該產業年產值達2.8億元,帶動1500戶農民增收,戶均增收2萬元。
科爾沁區是全國重要的商品糧生產基地,多年來糧食產量穩定在年20億斤以上,一直居內蒙古自治區前列,多次被評為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其中,2009年玉米播種面積達到226萬畝,占該區糧食作物播種面積的98%;玉米總產量達到21.6億斤,占該區糧食總產量的99%。
玉米產業的發展,帶來了豐富的玉米芯、玉米秸稈等副產品。據介紹,以1畝地產玉米芯1000斤計算,僅2009年科爾沁區就生產出玉米芯22.6億斤。
過去,大量的玉米芯被白白燒掉。然而,隨著2007年科爾沁區被自治區財政廳列為支農資金整合試點旗縣(區),這一狀況得到大大改觀。該區把食用菌產業作為支農資金整合的平臺,將其確定為促進農民增收的主導產業予以重點發展。玉米芯作為制作食用菌菌棒的優質原料,被派上了大用場。
在通遼市大成農牧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的工廠化出菇車間,記者看到,在智能化溫室里,一排排的架子上擺滿了用玉米芯做成的菌棒,每個菌棒上都長出了杏鮑菇。
該公司總經理陳喜江介紹說,玉米芯每斤在0.2元至0.3元之間。每個菌棒需要0.7斤玉米芯,再加上一些干料,總的成本在1.3元左右。每個菌棒可出鮮杏鮑菇0.4斤,可賣到2.4元左右,刨去成本,凈賺1元左右。已出菇的菌棒再以每個0.5元的價錢賣給農戶,在大棚里二次出菇,農戶每棒能凈賺2元左右。最后,菌棒曬干后,還可加工成燃料。
目前,科爾沁區食用菌產業化發展的格局基本形成,建成可四季生產食用菌的智能化生產車間210座,各種日光溫室菇棚1500棟。在該區食用菌生產龍頭企業——塞外菌業有限公司,記者了解到,該公司從2006年起步,年加工能力已達10萬噸,2009年創產值2億元,實現利稅3000萬元。公司帶動1000多戶農民發展食用菌生產,戶均收入達到四五萬元。
為支持食用菌產業發展,科爾沁區整合新農村建設試點、土地整理、農村戶用沼氣、農業綜合開發、農業產業化等支農資金,重點向食用菌產業項目區傾斜。幾年來,該區共爭取自治區和市級扶持資金2300萬元,整合各類支農資金5000萬元以上,全部用于食用菌生產所必需的設施農業配套建設。
據介紹,該區對食用菌加工龍頭企業新產品加工生產線和2.1萬平方米工廠化示范區建設給予支持;對食用菌產業化基地建設給予補貼,農戶每建一座日光溫室菇棚補助0.2萬元,低溫菇棚補貼0.1萬元,對食用菌專業小區的打井、上電、道路建設給予專項補助;對農戶建菇棚貸款進行兩年期的財政貼息支持;對菌種、菌棒生產給予補助,每生產1標準棒,財政給予菌種補貼0.2元;對食用菌專業合作社給予必要的扶持,等等。
支農資金整合,改善了項目區的生產生活條件,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科爾沁區的食用菌生產基地由2006年的500畝擴大到現在的3500畝,種植農戶由200戶發展到1500戶,食用菌生產量由200萬棒、200萬斤增加到4200萬棒、4000萬斤。
科爾沁區副區長管長山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該區發展食用菌產業,就是發揮當地玉米多的優勢,拉長了玉米產業鏈。隨著中央財政現代農業生產發展資金項目在該區的實施,在促進玉米增產農民增收的同時,食用菌產業將得到更多的原料。
據介紹,從2008年起,科爾沁區被自治區列為現代農業生產發展資金玉米產業項目旗縣(區),以推廣應用低壓管灌節水灌溉技術為主要措施,三年來建設了14.7萬畝項目區。2009年的測產結果表明,項目區玉米畝產比非項目區提高760斤以上,基本達到2000斤,實現了噸糧田的目標。
科爾沁區計劃以每年2萬平方米的速度,發展四季生產的工廠化出菇車間,到2011年可新增產量2.4萬噸,新增產值1億元以上。預計到2012年,可帶動3萬戶農民種植食用菌,食用菌及相關產業使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加1000元以上。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