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0-11-03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在甘肅省古浪縣黑松驛鎮尚家臺村,今年種植的76座大棚雙孢菇喜獲豐收,彌補了大旱之年給農業生產帶來的損失。近兩年,在石羊河流域重點治理東風的吹拂下,古浪縣南部山區探索發展以大棚雙孢菇種植為主的食用菌產業,開辟了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的新路子。
“在鄉上和縣科技局的幫助下,今年我種了4個雙孢菇大棚,每個棚的收入在1萬元左右,種大棚雙孢菇主要靠技術,沒有技術產量就上不去,更談不上效益。”雙孢菇種植戶尚登武對種植大棚雙孢菇感觸頗深。據縣科技局技術人員介紹,為把食用菌產業做大做強,縣科技局瞅準南部山區海拔高、氣候冷涼,適宜種植食用菌的有利條件,抓住縣上出臺的《關于加快南部山區食用菌產業發展的扶持辦法》政策機遇,積極承擔建棚、種植、銷售等服務職責,主動走下去,深入村組農戶,宣傳政策,培育典型,抓點帶面,全跟蹤服務,幫助群眾發展這一新的增收致富產業。成敗的關鍵是技術。為了讓山區群眾及時全面掌握食用菌栽培技術,縣科技部門組織有關鄉鎮科技副鄉鎮長、科技助理員、農民技術員、村支部書記、種植大戶和群眾代表多次到涼州區、天祝等地參觀學習,科技局指派3名技術人員常年蹲點,全程進行技術指導,使種植戶了解掌握食用菌的種植技術和經濟效益。縣科技局還專門編印了《古浪縣食用菌標準化栽培技術手冊》5000本、《科技明白卡》400張,發放到種植戶手中。同時,多次邀請省農科院蔬菜所專家到食用菌種植村組有針對性地進行專題培訓,使種植戶了解種植常識,掌握技術要領,為食用菌產業發展奠定了基礎。在食用菌種植過程中,縣科技部門大膽探索和引用新技術,采用立體菇架和二次發酵新技術,在十八里堡鄉趙家莊村建成立體菇架棚3座,并試種成功,每棚的單位效益是原來單棚的2.5倍。積極聯系,通過招商引資與武威森泰食用菌開發中心簽訂協議,投資65萬元,在十八里堡鄉建成菌種繁育場一處,有效解決了菌種的購買難問題。
為進一步調動農戶發展食用菌產業的積極性,該縣制定具體扶持辦法,對新建食用菌標準日光溫室每座補助5000元,30畝以上的示范點基礎設施配套建設每棚補助1000元,立體菇架按層架每平方米補助5元,菌種場按總造價的20%補助。目前,該縣在南部山區的古豐、十八里堡、黑松驛、黃羊川四個鄉鎮建成食用菌大棚740多座,種植面積20.72平方米,種植戶467戶,經濟效益特別顯著。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