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時節,記者深入全國最大的香菇交易市場——西峽縣雙龍鎮香菇市場采訪,看到的是紅紅火火的香菇交易場面:一輛輛滿載香菇的貨車、農用車、三輪車、摩托車從四面八方向這里云集;一排排整齊的香菇加工車間里,工人們正分揀優質出口菇;一箱箱印著“西峽香菇”商標的包裝箱正在裝車外運……
十年前,西峽香菇還名不見經傳。如今,西峽已成為全國最大的香菇集散地、加工地,年交易額達12億元,每年從這里運出的香菇占全國出口干香菇的70%以上,出口量占全國的1/3以上。據統計,西峽香菇每天至少有20個集裝箱、160噸干菇流入國際市場。西峽香菇是如何“香”飄海外的?帶著這個問題,記者進行了深入的采訪。
優勢資源成就“黃金產區”
西峽縣地處暖溫帶與北亞熱帶分界線,濕潤區與半濕潤區分界線,全年平均氣溫15.2℃,相對濕度69%,年平均降水量881.6mm,是綠色食品、有機食品的天然適生地,是世界公認的香菇生產的“黃金線”。
西峽是河南省第一林業大縣,森林覆蓋率76.8%,有豐富的可供種植食用菌的原料。早在上世紀70年代,西峽就是全國有名的黑木耳及雙孢蘑菇生產基地縣,80年代形成全國最大的椴木香菇生產基地,1997年,該縣根據全國香菇市場的變化,抓住“南菇北移”的契機,瞄準市場空檔,在北部和西部山區大力發展香菇產業。西峽秋冬季節晝夜溫差大、空氣溫度適中,生產出的香菇不僅菇形好,而且花菇率高,西峽香菇上市伊始就供不應求,不但很快在北方市場站穩了腳跟,而且向南回流。冬菇大量上市期間,來自全國各地的數千香菇客商穿梭在西峽,其中僅固定客商就有500多家。
上世紀90年代,雙龍鎮的香菇貿易繁盛起來。“剛開始騎自行車,后來騎摩托車,接著開農用車收購香菇。”曾做了10多年干香菇收購生意的雙龍鎮人陳景常告訴記者。香菇從全國各地拉到伏牛山腳下的雙龍鎮,前來采購的南方商販又把它們賣到福建、浙江等省,然后又銷往世界各地。
西峽縣是南水北調工程主要水源涵養區,香菇生產的原材料主要依賴于山林。可是不久,嚴禁毀林種香菇的政策出臺,西峽香菇生產一下子陷入了低谷。西峽縣食用菌生產辦公室主任孫淮明對記者說:“這時,縣委、縣政府領導果斷地提出了3個‘不能丟’——老百姓掌握的香菇種植技術不能丟!全國最大的香菇市場不能丟!西峽香菇的牌子不能丟!”
從2006年開始,西峽縣實施菌材外購戰略,從東北、湖北、山西、陜西等地購買菌材,確保香菇的種植規模不滑坡、農民的收入不減少。“只要西峽香菇的種植量在1億袋左右,既能避免“廣種薄收”現象,又能滿足市場供應需求,既保護了菇農的利益,又能推動西峽香菇產業健康發展。” 西峽雙龍香菇市場協會會長金玉超說。
2010年,西峽縣香菇種植規模約1.1億袋,年產干香菇1.5萬噸以上,實現產值10億元,綜合收入15億元以上。全縣40多萬人中,有13萬農民從事香菇種植、加工和購銷,占該縣農村勞動力總數的60%,農民純收入的43%來自香菇產業。香菇成為該縣強縣富民的第一大支柱產業。
規范種植造就“綠色品牌”
2005年,日本為了限制中國香菇進入,出臺了《肯定列表制度》,抬高了進口農產品的門檻,西峽香菇再受重創。“沒少投入,產量也不低,可是香菇價格一直上不去,一年到頭出力搭工,就是不賺錢。”五里橋鎮菇農馬軍成談及前些年種香菇的收成,一臉的無奈。
痛定思痛。西峽縣決定從自身找原因,統一種植規范,實施標準化種植,從根本上提高香菇品質。該縣成立了以縣委書記為組長的食用菌標準化生產領導小組,統攬全縣食用菌規劃、標準化生產、技術服務、項目建設等工作。投資500萬元建立了食用菌科研中心,配備國內最尖端的科研設備和20多名專業技術人員,成立了“西峽香菇出口質量安全示范區建設指揮部”。匯集國內專家精心制定的《西峽香菇標準化生產技術規程》,對香菇生產的環境條件、原輔材料、機械設備、生產流程等都作了極其嚴格的要求,從備料、裝袋、滅菌、點種,到管理、采菇、保鮮、烘干、加工、分級、包裝、運輸、外銷等環節,全過程落實國際質量標準,形成標準化生產“流水線”。每年投入資金2000萬元用于香菇標準化技術、服務、管理及獎懲,建立香菇標準化生產基地,對入駐基地的每個香菇大棚獎勵500元,實行統一基地規劃、統一原輔材料、統一菌種供應、統一技術管理、統一加工銷售的“五統一”種植規范,達到無公害、綠色產品的要求,連續三年通過了河南省農業廳無公害農產品認證。截至目前,該縣已建立香菇專業鄉鎮15個,香菇專業村100個,建立標準化香菇種植基地150個,入基地的農戶達到5000多戶。同時,還注冊了“西峽香菇”商標,與30多家獲得自主進出口權的企業建立了西峽香菇標準化產銷聯合體。
“去年我們在這里的規模是80萬袋,今年發展到120萬袋,按照目前的行情,菇農的利潤可達600萬元以上。”在西峽香菇五里橋鎮標準化生產基地,中菇食品公司總經理喬普高興地告訴記者。
陳景常不做干香菇生意后,來到五里橋鎮標準化生產基地種香菇。他去年種了2萬多袋、凈賺10多萬元,今年他又種了4萬袋香菇。“今年我們重點生產出口保鮮菇,利潤力爭突破20萬元。”陳景常對今年的行情充滿信心。
按照“公司+基地+標準化+合作社+農戶”的生產模式,該縣建立健全質量安全標準化體系、農業投入品控制體系、質量安全追溯體系、質量安全風險預警體系、質量安全誠信體系,實現“源頭無隱患、投入無違禁、管理無盲區、出口無障礙”的示范效果,帶動西峽香菇質量安全水平全面提升,增強西峽香菇國際競爭力,躋身“全國首批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2009年西峽香菇出口4347噸、創匯6116萬美元,今年元至9月份該縣香菇出口額達9600萬美元,成為全國最大的干香菇出口貨源集散中心、信息交流中心和價格形成中心。
在前不久國家質檢總局組織的首批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考核中,西峽出口香菇以107分(滿分110分)的高分,在此次迎檢的全國17個出口食品農產品專業示范區中率先通過考核。
“綠色通道”催生“國際菇城”
建設國際化的香菇交易、集散中心,是西峽延伸香菇產業鏈條的“大手筆”。投資6000萬元建設的雙龍香菇專業市場已成為集購銷、加工、分級、包裝、保鮮、儲運于一體的全國最大的香菇交易市場,年交易額達12億元;位于縣城民營生態工業園區的占地350畝、投資1.2億元的西峽香菇城,可容納20多家企業入駐和一個香菇檢測中心,年加工香菇5000噸,出口創匯1億美元以上,目前已有10家香菇出口加工企業簽約入駐。
為方便西峽香菇出口,2008年8月,河南省第一家縣級檢驗檢疫辦事機構——南陽出入境檢驗檢疫局西峽辦事處掛牌成立,建立起全國第一個檢驗檢疫部門作為承擔和保證單位的國家農業標準化示范區項目;同年11月,西峽香菇成為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
西峽新高山菇品有限公司是一家普通的香菇出口企業。記者在位于雙龍香菇交易市場的該公司車間看到,工人們正忙著分檢出口香菇。總經理尤金卦告訴記者:“我早在1990年就來西峽做香菇生意,從1997年開始常住雙龍坐攤收購,這里的香菇無公害、無殘留農藥,符合出口免檢標準,深受美國、韓國、日本、東南亞和香港、臺灣的消費者歡迎。”尤金卦是一位見證西峽香菇市場成長發展的福建客商,說起西峽香菇,他有說不完的話題,“我們今年的出口量將超過400噸,明年我們在西峽香菇城的公司投入運營后,出口量將超過1000噸,每年出口創匯達到2000萬美元。”
明泰是南陽最大的香菇出口企業,去年出口貨值為2200萬美元,產品主要銷往中北美、歐洲以及東南亞等。其他幾家企業,如良耀主要出口泰國,華源主要出口韓國、越南、泰國等國。
西峽香菇比其他地區的香菇更為安全、放心,漸漸被全世界香菇經營者和消費者所認知。日本等國的香菇經銷商已開始把“西峽香菇”作為品牌標識,往各類超市銷售。“西峽香菇”品牌文化的運作和品牌價值的形成,使其在短短三年內迅速占領日本市場70%的份額和國內市場30%的份額。“在日本,很多人不知道中國西峽,但很多人知道中國西峽的香菇。”西峽源城食品有限公司廈門籍老板顏枚影說。
“與沿海地區相比,西峽的外向型經濟發展相對滯后,要想從激烈的國際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就必須打造自己的比較優勢、區域優勢、科技優勢和產業優勢,正是基于這一出發點,西峽縣通過建立科學的標準體系、科學的管理體系、嚴密的產業化經營體系、先進的品牌化經營體系和完善的社會化分工協作體系,培育出了具有國際競爭優勢的香菇產業。”西峽縣委書記張生起揭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