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0-12-14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11月24日下午,利川市汪營鎮白屋莊村三組羅氏食用菌場原本整齊的30個長25米、寬8米的遮陽塑料大棚已不存在,呈現在眼前的是比以前高大很多的黑色棚子,食用菌場老板羅勇說,今年菌場擴大規模,原來的棚子太矮了,一下大雨雪就會被壓壞,所以他計劃投資20萬元,搭建40個牢實的新棚子,預計在春節前完工。
1998年羅勇高中畢業,后隨務工大軍走南闖北,與瀘州姑娘鄧小琴結婚。“通過市場考察,我發現利川當地的食用菌除了平菇可以自給以外,其它的都靠外省來貨,我決定去外地學習食用菌栽培技術。”2003年,羅勇夫婦經人推薦,到中國食用菌之都——福建古田打工。
打工時,羅勇夫婦留意食用菌培養的原料加工、制作以及各種食用菌的栽培技術,并悄悄做好記錄。夫婦倆不僅在日常工作中反復揣摩,還購回各類食用菌栽培書籍對照研究。幾年下來,他們不僅掌握了各種食用菌的栽培技術,還有了一定的積蓄。去年3月初,羅勇夫婦回到家鄉。
隨后,他們到重慶、萬州、武漢、宜昌、恩施、黔江等周邊城市考察市場行情,發現這些地方的干、鮮食用菌大多是來自外省,如茶樹菇、金針菇等品種缺貨的時間很長,這就更堅定了羅勇夫婦回家自辦食用菌場的信心。
回到家鄉,他們租下土地10多畝,購回木屑切片機、粉碎機、臥式高壓消毒鍋、鋼板殺菌灶等必用的設施和原材料,還購回大批竹子、薄膜建起遮陽塑料大棚;7月,他們將菌種接種到備好的7萬袋培養基上,兩個月后開始大量出菇并投放市場,日產鮮香菇500公斤以上,羅勇一家人忙得不亦樂乎,還請了4個固定的幫手,到旺季的時候,甚至需要18個人幫忙。
“因為香菇質量好,每次把新鮮的香菇送到城區,不到一小時就被搶購一空。”羅勇說,他的銷路不愁,且只賣給熟悉的零售商,不會拿到市場上銷售給散客。去年冬天,羅勇的食用菌場增加了毛木耳、金針菇兩種食用菌。
今年,羅勇又從古田引進了海鮮菇。之后,他還計劃投入20萬袋菌棒,需要40萬元資金。“如果可以,我希望有外商來投資,能將食用菌場規模擴大,讓生產、銷售做成一條龍……”這是羅勇最大的愿望。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