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0-12-15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近日,北京市一小學生“北京市場上鮮蘑菇超九成都被熒光增白劑污染”的調查結論,讓蘑菇遭遇“信任危機”,那么,省城市場上的鮮蘑菇是否安全呢?據記者12月13日調查了解,目前,太原市尚未發現“漂白蘑菇”,農產品質檢部門也沒接到相關投訴。
農業種植專家介紹,在蘑菇的整個種植過程中,包括培養基、養殖環境、水分等,基本沒有接觸使用熒光增白劑的機會和必要,污染可能出現在蘑菇的包裝、配送環節。
熒光增白劑就是一種熒光染料,它能使所染物質獲得類似熒石的閃閃發光的效應,達到增白、增艷效果。鮮蘑菇采摘下來兩三天后就會發黃變色,一些不法商販在收購了蘑菇以后,為了提高蘑菇的賣相多賺錢,可能會用熒光增白劑浸泡蘑菇。這樣能使原本干燥、發黃的蘑菇變得鮮亮,又可以增白。同時,商販在對蘑菇進行簡單加工、包裝時,也可能使蘑菇受到包裝污染,沾染上來自保鮮膜或是塑料盒上的熒光增白物質。“2007年、2008年,省城市場上蘑菇不合格率在百分之十幾,之后,各地加強了生產管理,農產品質檢部門加大了抽檢力度,現在蘑菇質量安全狀況好了許多。”省農產品質檢中心主任閻會平告訴記者,在今年的食用菌熒光增白劑專項監測中,省農產品質檢中心對省城大型超市的食用菌進行了抽樣檢測,分別抽取了美特好超市(濱河店、漪汾店)產自我省的樣品7個,山姆士超市(興華店)產自山東省、廣東省的樣品3個,華宇購物廣場產自我省的樣品1個,沃爾瑪超市(長風店)產自北京市、山東省、廣東省和我省的樣品5個,華聯超市(桃園店)產自我省的樣品4個,涉及金針菇、杏鮑菇、蟹味菇、平菇、口蘑、真姬菇、猴頭菇等品種,20個樣品均未檢出熒光增白劑,合格率為百分之百。
不過,閻會平提醒市民,在選購鮮蘑菇時,最好購買表面顏色自然、形狀比較完整的蘑菇,不要一味追求鮮亮。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