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0-12-30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12月17日,天剛蒙蒙亮,肇東市肇東鎮石堅村食用菌園區的4000公斤滑子蘑就被送上了通往哈市、大慶等周邊幾大城市的配貨車。從去年開始,每到食用菌上市季節,這里的菇農們都是這樣累并快樂著。
隨著人們養生觀念的增強,對營養豐富、味道鮮美、強身健體的菌類食品尤為青睞。特別是火鍋店的不斷增多,對食用菌這種火鍋的常用食材需求量越來越大,所以食用菌市場需求旺盛、價位不斷攀升。
石堅村村民張景文、姜冬梅夫婦搞食用菌栽培已有16年,在他們的帶動下,全村發展食用菌栽培的已達300多戶。由于村里發展食用菌的農戶越來越多,出現了沒地方擴建棚室的問題,農戶想擴大規模無法發展。2008年,石堅村集中建起了占地400畝、總投資800萬元的食用菌園區,27個單元都建有72平方米生產菌房一座、500平方米節能溫室兩棟,每年生產滑子蘑和平菇等食用菌可達100萬袋,年純收入300多萬元。
食用菌栽培技術是勞動密集型產業,需要很多勞動力。石堅村幾乎沒有外出打工的農民,全部留在村里給菇農們打工。每天下午是園區的菇農采摘蘑菇的時候,因為早上3點鐘就要送到市場去批發,所以必須前一天下午采摘下來。姜冬梅介紹說,平菇直接送到當地的市場批發出去,滑子蘑則通過配貨發送到齊齊哈爾、大慶和哈爾濱等周邊幾大城市。
8年前,隨著發展食用菌農戶的增多和規模的不斷擴大,出現了經營管理和生產銷售等一些問題。由于都是單戶分散經營,一盤散沙形不成合力,出現的問題和矛盾也沒有得到很好地解決。2002年,在鎮、村領導的支持下,張景文組織成立了肇東市食用菌協會,食用菌合作經濟組織的組建,形成了“市場+專業合作組織+農戶”的生產經營模式,當年就有100多戶菇農加入協會。有了組織,菇農抱團發展,從做菌種、生產管理到市場銷售都由協會統一負責,實現了統一采摘、統一收購、統一銷售,就連采購栽培料也要統一進行,這樣不僅增加了收入,增強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還大大降低了生產成本。
食用菌產量的增多,當地市場出現了供大于求的情況。張景文多次到周邊幾個大城市聯系銷售渠道,打開了外埠市場,也提高了食用菌銷售價格。據姜冬梅介紹,她家有4個溫室大棚,每年收入都在幾十萬元。村民龍兆林入住園區時,對食用菌栽培技術一點不懂。為了幫助他把食用菌發展起來,張景文每天都要去他家跑幾次,從蓋溫室到做菌種、生產、配料再到銷售,哪樣他都要手把手地教。現在,龍兆林家已經發展到5個溫室大棚,年純收入近30萬元。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