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外來技術適應本地水土小蘑菇大豐收日產5噸
發布時間:2011-01-05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你要的四噸蘑菇已經采摘好了,晚上還是老時間來取吧。”2010年12月31日上午10點,無錫市祥云菇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吳小平與買家無錫市蔬菜批發市場敲定了合作協議。接完電話的吳小平看了一眼裝箱完畢的蘑菇,難掩心中喜悅。
當天,記者來到萬石鎮后洪村,一探吳小平這個蘑菇生產基地的究竟。“就在2010年10月份,我們公司的隧道式發酵種植雙孢菇技術獲得國家專利,如今作為江蘇最大規模的蘑菇生產基地,我們已能日產蘑菇五噸。”在吳小平的帶領下,記者走進了基地中的一間隧道。循著隧道內微弱的燈光望去,在一塊大約100平方米的地面向上撐起了一個6層支架,支架的每一層上都堆滿了混合土壤基質,而土壤上方則可見一棵棵已經長成型的大小蘑菇。據吳小平介紹,像這樣的隧道基地共有22條,蘑菇孢子一般在1至4號隧道內發酵,而后被送往5至6號隧道進行烘焙和消毒,最后再放到其他隧道鈍化40天——這樣一個周期下來,蘑菇就能進入市場銷售了。
“溫度、濕度、亮度是蘑菇正常生長必不可少的三大要素!”吳小平說,“以前,受環境因素影響,蘑菇只能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期間種植,而去年底我們從荷蘭引進了一整套生產技術和設備后,基地已能夠進行全年作業,一年下來可進行8.5個批次的生產。”當初,吳小平把荷蘭的一整套生產工藝帶到了當地。但在培育過程中,工作人員發現宜興和荷蘭在區域環境上存在一定差異,從而導致開始幾個月蘑菇每天的產量僅有1噸。為此,基地工作人員開始摸索和試驗,并嘗試將本地的秸稈和牛糞等生產原料用于蘑菇的培育過程。2010年12月,這項從荷蘭引進的蘑菇生產技術終于“適應”了水土,達到了日產5噸的規模。
眼下,這個生產基地已與無錫、常州等地的蔬菜批發市場建立了長期戰略合作關系。吳小平表示,下一步他將整合村內原有的產業鏈條,朝著“農作物秸稈—蘑菇基料—蘑菇—農家肥—蔬菜水果鏈條”的方向發展,爭取實現物質在農業內部的循環和多次利用。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