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1-02-17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多虧了扶貧辦專家的點撥,我才懂得如何把廢料進行循環利用。”近日,巫山縣廟宇鎮雙孢菇種植大戶、被稱為“渝東菇王”的李尚前告訴記者,采取種養循環模式生產蘑菇,去年為他降低了5萬多元成本。
“種雙孢菇有些年頭了,前幾年,產生的廢料往往一丟了之,當時就覺得很是可惜,但想不出什么好的法子來利用。”李尚前說,后來扶貧辦組織技術培訓,在專家的指點下,才知道這些下腳料是很好的有機肥,如果將之還田,既省錢又環保。
于是,去年初,李尚前承包了近140畝水田種植香米,不施一點化肥,全用種菇產生的下腳料,一畝地節約肥料錢200元左右。而水稻收割后的稻草又被用于種菇,粗略計算,140畝水稻讓他種菇時至少少買了約50噸稻草。“以前所需的稻草是從外地購買,加運費達到640元一噸,現在又節約了二三萬元,連同之前省下的肥料錢,總計節約了5萬元出頭。”李尚前說。
“按照專家的說法,我這種循環模式還有潛力可挖。”李尚前稱,今年,他將建一個供500人用的沼氣池,即用稻草、秸稈種植一季草菇后,對其發酵生成沼氣,用來代替煤,對菌包菌塊加以烘干。待菇采收后,下腳料成為有機肥返回稻田用于水稻生產。水稻收割后的稻草又用來喂養牛羊,牛羊糞便又可成為沼氣或直接還回稻田。“投資可能比較大,但回報也快,還能為周圍農民解決一些排污和燃料問題,值得!”李尚前表示。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