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1-03-21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近日,記者來到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區九華鄉涼棚村時,只見村民張建斌的一幢三層半新樓里,整齊地排列著一包包金針菇菌包。“這是我去年花了25萬元造的新房,沒時間裝修,先種上金針菇了。”張建斌說,新房里這1.5萬袋金針菇,純利潤達3萬多元,是他家的“小金庫”。平時,他都在村食用菌專業合作社內上班,跑銷售、做種菇技術指導。
有著18年種菇經驗的張建斌說,過去種金針菇靠土辦法,沒有鍋爐只有一個土灶,24小時不間斷地燒著火。辛苦不說,產量很低,他家一年只產3000多袋金針菇。每年種金針菇、養豬,家庭收入也只有幾千元。
2008年,市建設局聯系幫扶涼棚村,幫助村里理清發展思路,明確了加快經濟發展和改善居住環境兩大目標,將擴大食用菌種植規模、改造村路、治理養豬污染作為涼棚村發展的三大重點工作。
擴大食用菌種植規模,需要解決臨時房問題,涼棚村是個典型山區村,山地多、平地少。市建設局通過與柯城區政府、區國土部門聯系,解決了村食用菌臨時用房2000余平方米。
解決了臨時房,2009年涼棚村成立了食用菌專業合作社,向鄰村租用了27畝土地,搭建了4000余平方米食用菌棚,購置了大鍋爐、滅菌罐、冷庫等硬件設施。目前全村共有50余戶種植食用菌,年產金針菇100多萬袋,產值達100多萬元。像張建斌,去年的總收入達到十多萬元。他說,等種完最后一茬金針菇,就要開始裝修新房了。
在涼棚村,和張建斌一樣賺到錢蓋新房的農戶有一半多,而在5年前,蓋新房還是村民的一個奢望,全村287人,2007年人均年收入僅3170元,低收入農戶有80多戶。
靠著種植食用菌,涼棚村摘掉了“貧困帽”。經濟發展之后,村兩委又在市建設局的幫扶下,著手改善村居環境。
“過去,村路高低不平,全是石板路和泥路,沒有路燈,晚上出門要打手電。”村民主任張雪華說,村里養豬的農戶多,糞便直接排到戶外,糞水四溢,一進村就能聞到臭味。
市建設局組織專業人員進村勘察村路,補助道路澆筑、路燈安裝費用,鋪設400余米水泥路,安裝了20多盞路燈。建成沼氣池22個,將養豬產生的糞便變成了資源。實施了污水處理工程,連接各戶的污水收集管網已鋪設到位,2個集中式污水處理池已建成投入使用,有效地解決了污水直排問題,涼棚村的生態環境得到了顯著的改善。
“現在就算下雨天,我也可以像城里人一樣,穿著休閑皮鞋出門了。”張建斌感嘆,4年多時間,村莊變大樣了。
“下一步我們還要擴大金針菇的種植規模。”張雪華說,去年合作社又擴建了2個廠房,建成了2800多平方米的冷庫,種植食用菌的效益會越來越好,村民的生活會越過越甜美。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