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1-05-25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宜州市桑枝食用菌產業在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業廳、廣西農科院和河池市農業局等上級業務主管部門的指導下,在宜州市委、市人民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經過全市干部群眾的共同努力,桑枝食用菌產業得到了快速發展,現已成為宜州市繼蔗、桑兩大農業支柱產業后又一增加農民收入的新興農業產業。
宜州市桑枝食用菌產業主要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
第一階段是試驗階段,時間為2005--2006年。2005年初,在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業廳、廣西農科院專家的指導和幫助下,以宜州市慶遠鎮援農合作社為平臺,實施了用桑枝為主基質栽培各種食用菌的試驗。2006年試驗取得全面成功,掌握了用桑枝栽培榆黃磨、香菇、平菇、木耳、秀珍菇等食用菌的配方及整套技術,為利用桑枝發展食用菌找到了依據。
第二階段是示范推廣階段,時間為2007--2008年。2007年在宜州市慶遠、北牙、洛西等鄉鎮進行栽培臺灣秀珍菇的示范推廣工作:2007/2008冬春全市種植食用菌88.8萬平方米,產鮮菇6248.2噸,產值3419.24萬元。2008年上半年,實施反季節種植臺灣秀珍菇示范8萬棒,產菇33.6噸,平均棒產0.42公斤,每公斤鮮菇銷價8.25元,銷售收入27.72萬元。由于宜州市的秀珍菇是用桑枝為主基質栽培,菇產品品質優良,味道鮮美,產品銷售價格比福建等地生產的同類產品每公斤要高出1-2元。菇產品已經遠銷香港、北京、上海、杭州、廣東、南寧等大中城市及周邊縣市,產品供不應求。反季節種植臺灣秀珍菇的成功以及市場經銷商和消費者的認可,為宜州把秀珍菇作為當家品種進行“周年”大面積生產栽培,實現桑枝食用菌全年平衡上市提供了依據和途徑。
第三階段是全面發展階段,時間為2009年至今。2009年初,宜州市通過招商引資和整合資源的方式,新組建了宜源桑枝食用菌公司、天成桑枝食用菌公司和黃龍桑枝食用菌基地三家規模以上企業,三家企業占地面積234畝,年可生產食用菌菌棒4000萬以上,三家企業的建成為宜州市桑枝食用菌產業快速發展打下了龍頭基礎。2009/2010生產年:全市栽培桑枝秀珍菇1908萬棒(其中反季節栽培408萬棒、產菇1632噸、產值1142.4萬元;順季節栽培秀珍菇等1500萬棒產鮮菇6000噸,產值3600萬元);全年桑枝食用菌總產值達到4742.24萬元,占全市食用菌總收入95%以上。
2010年,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決定在宜州建設廣西桑蠶繭絲綢產業循環經濟示范區以后,區農業廳、河池市委市府及宜州市市委、市人民政府高度重視桑枝食用菌產業發展工作,在人、財、物等多方面加大了投入,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業廳和市財政累計投入了產業扶持資金750萬元,帶動民間資金1500萬元進入桑枝食用菌產業,特別是2010年年底菇農自籌資金350萬元在洛西鎮又新建了一家年可生產1000萬菌棒的中型生產企業。目前宜州市規模以上的桑枝食用菌企業有4家;有9個鄉鎮18個村32個自然屯栽培食用菌(其中周年栽培食用菌的鄉鎮有6個);年栽培100萬棒以上的大型標準化示范基地15個。2010/2011生產年宜州市栽培桑枝食用菌5000萬棒,產各種鮮菇總量達1.63萬噸;實現產值9351.6萬元;利用桑枝生粉達6.25萬噸,占全市桑枝總量25%,涉及桑枝食用菌栽培的人員達到9065人。
2011/2012生產年,宜州市計劃栽培桑枝食用菌6000萬棒(其中反季節栽培2500萬棒、順季栽培3500萬棒);總產值20250萬元(其中產鮮菇2.4萬噸、產值18000萬元;利用桑枝7.5萬噸,產值2250萬元)。該項目實現農民人均增收200元以上。反季節栽培菌棒生產將在5月底完成,目前已經有6個基地開始出菇,日產量鮮菇8噸,產品主銷廣州、南寧兩市場,供不應求。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