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1-08-29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本網訊(記者 明旭影)湖南省交通村“原來是典型的三無村,兩三年都沒開過黨員會,甚至年終總結會也不開,村民意見大得很。”云龍示范區交通社區黨委書記周頂正日前透露,按照株洲市建設新農村示范村提出的“要抓好結構調整,快速帶領村民致富”的要求,交通村已著手轉變,改交通村為交通社區,并科學規劃,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爭取建一個漂亮的村莊。
交通村位于云龍示范區的北端,交通便利,有醴潭、長株高速過境,并留有互通口。當然,這是如今的交通村。要知道這個村,在2005年以前,連一寸水泥路都沒有,就連沙土路都沒有像樣的。那時候到交通村,“下雨天最好穿短褲,那泥巴水太深了。”周頂正笑稱。為了改變這一現狀,周頂正放棄在外面的房地產業,毅然回到家鄉交通村,帶領村民致富。“自從考上大學,走出山村,就很少回來。”周頂正說,“2001年,村民想辦法要我回來,還找到我的老父親做思想工作。沒辦法,拗不過大家的盛情,于是回到了村里,干起了村長. 回到村里以后,周頂正先給自己買了一輛摩托車,走村串戶,認真大干了起來。精算賬后要引進新項目
“如果按照以前的模式,村民的生活都可能沒有保障,就更談不上發展。”周頂正給記者算了一筆賬:“比如,我們村里以前都是靠種地,收入很低,甚至很多村民都出去打工,很多地都荒蕪了,實在可惜。”在集體討論后,交通村開始著手調研并引進項目。即由單一的水稻種植向菌草種植轉變,并實現從原材料種植到產品,再到深加工,由單一的產業向多方位產業轉變。定準位后瞄準食用菌生產2009年,云龍示范區成立,交通村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經過幾年的發展,交通村不斷整合資源,抓好“綠化、美化、凈化、亮化”以及“改路、改水、改廁、改灶”的“四化、四改”工程和村莊整治的“穿衣戴帽”工程,使山、水、田、林、路、農家樂等綜合協調發展。針對村組道行路難的問題,實施了村道沙石、硬化工程,讓水泥路通到家門口,大大方便了村民生產和生活。交通村以前是一個非常不起眼的郊區小村,村中集體經濟虧損嚴重,村里無一家企業,村民一度在貧困線上徘徊。2005年是交通村發展最艱難的時期,“當時是要錢沒錢、要人沒人,卻有一屁股債,老百姓意見大,干群關系緊張,士氣低落。”周頂正告訴記者。
為了盤活土地,他在農村土地機制創新上,大力開展土地集約流轉,采取村民以土地入股方式發展盤活農村集體經濟收入,使交通村的村民人均收入由原來的6500元增加到10000元,并發展了以農業休閑、種植養殖為主的特色農業,同時先后引進了高科技密集型養魚技術和蔬菜種植技術,帶領村民致富。
2006年以來,交通村先后引進6個頁巖磚廠、1個鐵廠、1個高科技養魚基地、4個花木種植基地、1個蔬菜種植基地,使交通村人均純收入2年間提高了3000多元。
不僅如此,2010年,通過村支兩委多方實地調研、考察,利用本村區位優勢,結合自然地理條件,從福建古田引進了食用菌、菌草種植工程,并成立株洲盤龍高科技農業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公司主要以種植、生產、銷售食用菌、菌草為主,日產珍稀菇類10噸,產值將達到6000萬元。
在株洲盤龍高科農業開發有限公司,一袋袋封裝好的培養基從流水線出來,4名工人麻利地清潔封口,然后用小推車送去培菌房,30到35天后,食用菌就可走出培菌房,走向市場,市場價達到16至18元/公斤。公司投產后,不僅解決了附近村民就業的問題,緩解農民工就業壓力,還增加了村集體、村民收入,穩定經濟來源,從根本上保障了交通村村民致富渠道。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