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臨汾堯都區賀家莊村發展窯洞雙孢菇致富
發布時間:2011-10-21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近日,筆者在堯都區賀家莊鄉賀家莊村采訪時看到,半山溝的山壁上,每隔幾米就鑲嵌著一個紅頂藍邊的窯洞口,順著硬化道路延伸到溝底,煞是壯觀。隨便走進一孔土窯洞,涼風撲面而來,一枚枚白蘑菇在地上成雙成對,競相成長,好似在向客人頻頻致意。原來這些整齊美觀的小窯洞,是專門為培養雙孢菇建成的“山間別墅”。
賀家莊村黨支部書記吉敬敏介紹,經過7年時間的努力,該村已發展土窯洞雙孢菇210組,一半以上的農戶有自己的雙孢菇窯洞,全村僅此一項年收入就達252萬元。不與糧爭地,卻比種10畝麥子的收入還要高。
賀家莊村地處臨汾市堯都區東部丘陵山區,全村共有1600口人。由于當地溝多坡多,大部分耕地無法灌溉,老百姓只能靠天吃飯,遇上天旱,莊稼減產,村民收入少得可憐。俗話說“窮思變,變則通”。2004年,賀家莊鄉黨委、政府組織村級干部到古縣參觀核桃種植和大棚雙孢菇項目。當技術員介紹培養雙孢菇所需原料及其生長習性時,時任賀家莊村黨支部書記梁云生對其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雙孢菇的培養和生長環境與土窯洞的溫度和濕度相近。而賀家莊鄉1.8萬畝耕地種的幾乎全都是小麥,每年產生450萬公斤麥稈,可以給雙孢菇種植提供豐富的原料;賀家莊村溝梁交錯,具有打土窯洞得天獨厚的優勢,如果另辟蹊徑,將大棚里種植的雙孢菇移植到當地冬暖夏涼的土窯洞里,不但節省耕地,還可減少投入。但是,面對梁云生的“異想天開”,沒有看得見摸得著的實際效果,村民們誰都不敢擔風險去嘗試。關鍵時刻,他先是動員弟弟梁全生帶頭搞試驗。經過一個月的努力,第一孔土窯洞打好后,他們向種植平菇的專家學習菌種培育技術,并在專家的指導下開始建堆、進洞,70天后,1500多公斤鮮嫩的雙孢菇走出窯洞,一下子賣了6800元錢。除了打窯洞投資的2500元,購買菌種和化肥的1000元,純收入3000多元。一算賬,心懷顧慮的村民們心里有了底,也動了心:這可比種10畝麥子的收入還要高啊!于是,村子周圍不能耕種的荒山坡地成了香餑餑,村民們開始自發地打窯洞、學技術,賀家莊村也終于找到了適合全村發展的致富項目。
土窯洞雙孢菇的試種成功,激發了賀家莊村人發展特色產業的信心,也引起了當地政府部門的關注。“從2005年到2008年,堯都區區委、區政府多次帶領農業、電力、水利等部門領導到賀家莊村召開現場辦公會,協調關系,為賀家莊村發展窯洞雙孢菇做好基礎工作;鄉政府也出臺了打一個窯洞補助1000元的政策。僅僅3年的時間,賀家莊村就由原來的七八個窯洞發展到200多個,并輻射帶動全鄉11個行政村發展雙孢菇窯洞780個。”賀家莊鄉農科站站長馬占彪說。
為了解決“小生產”與“大市場”之間的矛盾,村里種植雙孢菇的大戶郭國華,牽頭組織菇農成立了漫天嶺雙孢菇專業合作社。合作社請來專家對全村所需的菌種進行統一培養,將每一個菇農都當成產業工人進行培訓、管理,使雙孢菇生產的每一個環節都達到規范;為保證菇農的收益,郭國華在自家院建起冷庫,對全村的雙孢菇統一收購、統一加工、統一出售。這樣一來,菇農們不再為銷售發愁,輕輕松松就可以掙到大錢。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