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植食用菌踏上致富路
發布時間:2011-10-27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十月金秋,碩果累累。在收獲的季節里,記者來到齊齊哈爾鐵鋒區扎龍鄉邊屯村,和村子里種植香菇的農民們一起采香菇,體驗他們的辛苦勞作以及收獲后的喜悅心情。
鐵鋒區綠色蔬菜種植基地座落在邊屯村,進入這個小村莊,最搶眼的風景就是一棟棟蓋著棉被和搭著遮陰網的大棚。村民們告訴記者,村里有41棟大棚,大部分種植的是香菇。邊屯的香菇味美鮮香,不僅占領著齊齊哈爾市的香菇市場,還遠銷到海拉爾、滿洲里和嫩江等地。
在村民的帶領下,記者走進一棟種植香菇的大棚。剛進溫室大棚,一股摻雜著泥土味道的熱氣撲面而來。大棚里,鐵絲架子上整齊地摞著一個個套著塑料袋的菌棒,菌棒上長滿了肥碩的香菇。邊屯村香菇種植大戶徐廣良一邊翻動著架上的菌棒,一邊把菌棒上的塑料袋用刀劃開小口,讓里面的香菇長出來。徐廣良一邊翻動菌棒,一邊笑呵呵地和記者閑聊。他說“我家今天賣了200多斤鮮香菇,3元多一斤,總共賣了600多元錢。” “香菇味道鮮美,味甘、性平,富含維生素B群、鐵、鉀和維生素D原,對提高身體機能、促進新陳代謝有很大作用。香菇不能沾染任何的化肥和農藥,是純綠色食品。”提起香菇,徐廣良就滔滔不絕。
徐廣良是地地道道的邊屯村人,由于村里地少人多,在種植香菇以前,他一直從事長途運輸業。2003年,他的妻子劉雅麗在村里幫浙江來的菇農種香菇,聰穎賢惠的劉雅麗很快從中悟出了門道。被妻子說服的徐廣良于是撇下了方向盤,與妻子一同種植香菇。第一次種香菇的徐廣良沒有一點經驗,他咬牙拿出積蓄,又向親戚朋友借了點錢,好不容易才湊了3萬元錢,租了一棟溫室大棚,又從哈爾濱購進了樺木木屑,買來菌苗,試驗著種植香菇。徐廣良每天起早貪黑,一天有十幾個小時都在大棚里度過,生怕香菇生病。為了提高種植技術,他常去村里有種植香菇經驗的浙江菇農那里學習技術,還買來一些書籍研究。由于他嚴格按照技術規范細心操作,第一次種植就獲得了成功。經過3個多月的精心培育,他的香菇大棚喜獲豐收,第一年就賺了2萬元錢。
如今有著8年種植經驗的徐廣良談起香菇種植來頭頭是道:“你們可別小看了香菇種植,這可是技術活兒,上棚、套袋、上料、蒸發等多個程序,既要控制好溫度,也要注意棚內的濕度,哪個環節出了問題,都會影響香菇的產量。”提起今年的收成,徐廣良一邊提起已被裝得滿滿的香菇籃子,一邊微笑的告訴記者,今年他租了4棟大棚,種植了8萬袋菌棒,從8月份開始,每天都要采收一定數量的香菇,然后拿到哈達市場去賣,預計今年純收入可達7萬多元。
記者問“去年的香菇收入怎么樣?”。徐廣良答道“和今年差不多。”。“我家種香菇從最開始的1棟大棚,到現在的4棟大棚,收入翻倍增。”徐廣良的妻子劉雅麗接過話茬:“我女兒如今已被我們送到市里上小學,家里還蓋了幾間大瓦房,靠的就是賣香菇的錢。”
小小香菇就像一把把“幸福傘”,撐開了徐廣良家的好日子。記者問“種植香菇很忙吧?”。徐廣良說“挺忙,一天里有十多個小時都在大棚里忙活,凌晨1點多,我還要開車送貨,特別是大量的香菇都長出來時,我們得雇人幫著采,最多的時候要雇7個人。”。
如今,村里種植香菇的農戶越來越多,徐廣良特別希望有關部門能幫助菇農們把香菇產業做大,比如建立香菇生產合作社,免費傳授菇農先進的種菇技術,組建香菇配送中心,讓菇農抱團發展,壯大實力,提高香菇生產的標準化、組織化程度。徐廣良說,如果真能這樣,那這小小的香菇就會帶著更多的村民走上致富路。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