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農科院創新服務助推食用菌產業發展
發布時間:2011-11-16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仲秋時節,浙江淳安千島湖桑玉食用菌專業合作社內,成片的菌棒大棚在秋陽下熠熠生輝,在原材料集中處理中心,機器嗡嗡,一片忙碌。
曾經對食用菌生產一無所知的方玉泉,如今不僅成了合作社負責人,還成了食用菌專家,而他的合作社,則從當年的栽培桑枝黑木耳15萬棒,發展到年產菌棒150萬棒。在經營模式上,除了實行菌棒統一供應、產品最低保護價統一回收的專業化分工合作,還升級為杭州市數一數二的菌棒原材料供應基地。
真的是一年一個樣,三年大變樣。隨著合作社大戶們的快速發展,淳安食用菌產業也發生了巨變,2009年時只有4000多萬元產值,到今年,產值將達到近億元。
方玉泉告訴記者:“淳安食用菌產業三年巨變,很多人都說靠我們這些合作社、大戶,其實全靠杭州市農科院的全方位服務,靠科技特派員們事無巨細的現場指導。”
一個地區的產業,靠市農科院的服務,這個說法,吸引了記者。
食用菌產業是浙江省四大種植業之一,其出口創匯在全國一直名列前茅,而杭州的食用菌產業曾經在浙江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1989年,受到美國蘑菇罐頭腸毒素事件的致命打擊,從此一蹶不振。2008年,杭州市食用菌產業產值僅為6524.4萬元,而全省有10個縣的產值超過1億元。
食用菌產業是山區農民的“致富寶”,必須振興杭州食用菌產業!杭州發出了進軍令。
可是,多年“無人喝彩”的產業,人才幾乎流失殆盡,2004年時,整個杭州市僅有市農科院和淳安縣微生物研究所總共不到5個專業技術人員,掌握全部食用菌生產技術的農民少之又少,種植大戶、合作社更是鳳毛麟角。
杭州市農科院被推到了前臺,而且,無路可退。
怎么辦?經過一系列的調研,杭州市農科院提出:必須改革傳統的科技服務模式,創新服務組織、載體、手段、內容。
首先,杭州市農科院創新服務組織,建立食用菌技術研發推廣體系。針對技術專利歸屬、不同系統多頭領導等問題,杭州市農科院提出了“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則,以農科院菌種站為核心,建立“隸屬不變、經費自理、分工協作、成果共享”的技術創新和服務組織。
記者了解到,依靠這個服務組織,杭州市農科院繼續被列入農業部“十二五”國家食用菌產業技術體系杭州試驗站,淳安、建德則納入體系綜合試驗站示范縣,其他區縣的農業技術推廣部門的技術人員廣泛參與。
同時,在技術研發推廣一體化格局下,到2013年,杭州市食用菌產業產值突破3億元的總目標被廣泛接受,區域品種布局、專業化分工生產模式等相繼落實。
其次,創新服務載體,建立杭州市珍稀食用菌科技創新服務平臺。記者了解到,這是個集源頭技術創新、示范推廣、培訓服務、菌種生產供應服務功能為一體的公益性、開放性的產業服務平臺。在這個平臺上,“珍稀食用菌標準化栽培”、“桑果枝栽培食用菌技術”等新技術相繼問世;原本“少人問津”的科技、管理等人員開始了國際交流與合作,并有機會去國外參觀交流;各類培訓有了平臺;在全市范圍內統籌協調菌種的生產供應,保質量的同時,保證產銷平衡。
同時,杭州市農科院還注重創新服務手段,有效銜接技術的提供和應用。千島湖桑玉食用菌專業合作社從生產菌菇到生產菌棒,從生產菌棒到原材料集中處理中心,杭州市農科院投入的已不單單是專業技術服務,而是產業分工及發展模式的指導和服務。為桑玉食用菌專業合作社發展立下汗馬功勞的特派員袁衛東告訴記者:“合作社、企業有了明確的定位和分工,自然會承擔起下游的技術培訓推廣等任務,從而提高推廣效率和覆蓋面,因此,專業技術人員的價值不只是專業層面的,而要看能為產業鏈各環節提供什么樣的服務?!?BR> 此外,杭州市農科院還拓展服務內容,提供全方位的服務。2009年,杭州市農科院開始建設國家級“浙江省食用菌良種繁育基地”取得顯著成效。目前已收藏食用菌種質資源300多份,保藏菌株500多個,篩選出秀珍菇“杭秀1號”等10多個適合杭州地區的新菌株。
與此同時,當地盡全力扶持生產企業。記者在杭州鑫瓏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現場看到,兩條來自臺灣的年產100萬菌包生產線已在此落戶,有了這兩條流水線,每個菌包可節約成本0.2元,每人每天的產量提高4000包,500多萬元投資四年內就能收回。
公司總經理水狄云告訴記者,杭州市農科院幫他們解決了珍稀食用菌品種應用、標準化生產技術、菌包工廠化生產等技術難題,牽線搭橋引進了與臺灣方面合作的“利用太空包栽培香菇”的項目,一個科技特派員,能為他們提供如此全方位的服務,真是太好了。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