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種蘑菇的大學生董事長
發布時間:2012-02-23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走進璧山縣青杠街道清明村13社錢中義家中的菇棚,記者看到地上―排排整齊的菌包,長短一致,粗細均勻的金針菇,像菊花一樣競相開放。
80后大學畢業生錢中義捧著一袋金針菇,一邊仔細察看,一邊欣喜地說:“你看,這些小家伙長得多好!這一段日子沒白忙,估計今年凈收入達20萬元。”璧山縣春廣食用菌種植有限公司正是錢中義和他家人共同創業的結晶。今年31歲的錢中義不僅是公司董事長,還擔任璧山縣微型企業協會副會長。
大學生下鄉種蘑菇
2003年畢業于重慶大學現代管理及會計專業,錢中義回到了家鄉璧山縣開始經營家里的小型服裝廠,每天運往重慶朝天門批發市場銷售。錢中義花了4年時間才熟悉掌握了服裝廠的管理。
2008年,一次偶然機會讓他了解了食用菌菇。年輕小伙子說干就干,不到一個月時間,他們就把家里服裝廠賣了。
會計專業應該是很體面的行業,很難讓人想到他與種植菌菇的關系?錢中義解釋道:“做服裝墊付資金、庫存風險太大,還干得辛苦。而種植菌種就不一樣。現摘現賣,現金交易,也沒庫存這一說。”在仔細做了規劃后,錢中義正式開始了創業之路。
2008年4月,錢中義在璧山的東山山頂租下了20畝土地,砌磚建房、修建菇棚,并試著栽培了2畝黑平菇。
不懂技術,他跑到重慶市農科所食用菌中心去學習。“這一學才發現黑平菇種錯了,七八月溫度太高根本無法存活。”他敲了一下自己腦門兒說道。“真是運氣,恰好那兩月山上溫度并沒往年高,黑平菇意外豐收了。”這次意外讓他賺到第一桶金3萬元。“拿到市場去,賣的可俏了。平常那時是看不到黑平菇的。”錢中義激動地說。
想發展資金技術難找
初次發展菌菇類讓錢中義嘗到了甜頭。但他也深刻地認識到:技術才是關鍵。他請來了原重慶市農科所食用菌中心的技術骨干唐興民擔任技術顧問,給他們支招。半年時間,錢中義熟練地掌握了菌菇的裝袋、接種、發菌、出菇等一系列流程技術。
2009年開始,錢中義在自家20畝田地上,全部種植上了平菇。他告訴記者,平菇技術含量不高,但產量高。而下半年種植的金針菇,山里的低溫環境非常適合其生長,利潤高。“現在平菇產量在300公斤/天,金針菇維持在700公斤/天,我們主要銷售在青杠和璧山縣農貿市場。每年有二三十萬的收入。”錢中義自豪地說。
忙碌于每天的手工作坊生產中,錢中義也在思考企業未來發展的方向。“繼續維持現狀,企業是長不大的。我需要專業人士的意見,需要一定的資金去購買工廠化生產設備,可是我也不知道上哪兒去找。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