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2-04-14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民樂縣把培育特色產業、增加農民收入作為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的重點任務,通過政策引導、典型培育、技能培訓、協調資金等措施,大力發展特色產業,推進農業轉型升級,促進農民增加收入。
該縣以建設“特色農業大縣”為目標,整合涉農項目資金5000多萬元,制定出臺《加快農業轉型升級增加農民收入的意見》、《馬鈴薯生產實施意見》、《中藥材產業化發展實施意見》等9項優惠政策,通過補助資金、貸款扶持、渠系配套、農機具購置補貼、推廣壟膜溝灌節水技術、選派專業技術人員長期駐點開展指導服務等方式,扶持發展馬鈴薯、中藥材等特色產業和設施農業、草畜產業發展。以“薯、啤、油、種、藥、果”六大特色優勢產業為基礎,按照“一村一特、一村一品”的產業發展思路,充分挖掘和利用自然資源,培育主導產業、壯大特色產業、扶持優勢產業、做精做強品牌產業,涌現出了閆戶村紅提葡萄、土城村食用菌雙孢菇、新莊村暖棚養殖、黃青村日光溫室等一批富民產業典型。各鄉鎮、聯村單位組織村“兩委”班子成員、群眾代表、貧困戶赴縣內外產業先進村參觀學習,算賬對比,啟迪思路,調動了貧困村和特困戶發展特色產業的積極性。至目前,已規劃落實日光溫室果蔬大棚1650多座,完成23個標準化養殖小區規劃設計,發展規模養殖村1個,規模養殖戶250戶。
深入實施30萬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工程,邀請市縣14名專家通過技術講座、現場指導、扶持科技示范戶等方式,開展特色產業整村推進培訓。建立健全科技、農口部門領導干部包鄉鎮、技術干部包村蹲點制度,實施“一村一名農技員計劃”。抽調70名農口科技人員開展“聯鄉包村掛項”活動,為10個鄉鎮70個村25個產業示范基地提供知識、技術、信息和項目投資等方面的服務,構建了“科技人員直接到戶、良種良法直接到田、技術要領直接到人”的農業科技推廣新機制。一些聯村干部也根據自身的專業特長,到田間地頭、種養棚圈,手把手、面對面向群眾講解種植技術、機械操作要領,提高群眾發展特色產業的能力。同時,在嚴格執行婦貸相關政策的前提下,降低準入門檻,簡化審批程序,提高辦理效率,結合產業發展實際,將婦女小額擔保貸款向種植養殖、農副產品加工等致富項目傾斜,對每座新建高標準果蔬日光溫室,協調支持3至5萬元婦女小額擔保貼息貸款。提高信貸資金使用效益,對貸后運行情況進行全過程監督和指導,保證放貸資金效益的最大化。至目前,共發放婦女小額擔保貸款1.98億元,惠及3956戶群眾。
不斷壯大龍頭企業,以薯、藥、種、畜等優勢特色產業為依托,按照“扶優、扶大、扶強”的原則,采取項目扶持、嫁接改造、外引內聯、兼并重組、股份合作等多種方式,重點扶持神威藥業、華瑞農業、愛味客、銀河集團等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形成“龍頭聯基地、基地帶農戶”的運營模式。堅持實行合同計劃種植、最低價格保護、訂單預約收購,確保各類農副產品種得上、銷得出、有收益。至目前,全縣已落實馬鈴薯25萬畝、中藥材15.6萬畝、制種13.4萬畝。(孫淵斐)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