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2-04-16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咱的夢想是在農村。”說完這句話,山西農業大學大二學生江利斌微抬著頭,滿臉陽光。在他看來,上大學不是為了跳出農門,而是回鄉創業。“為什么非要去大城市擠,農村有廣闊的天地,咱怕啥?何況手里還有技術。”
盡管剛上大二,江利斌已經初步掌握了溫室平菇的生產技術。上課之余,他經常會到學校后面的一座溫室大棚去實習。大棚的主人叫黃超,是江利斌心中的偶像。1985年出生的黃超,是山西農業大學2008年畢業生。
一手老繭、一身沾滿泥土的衣服,乍一看,很難相信眼前的年輕農民是位畢業不滿4年的大學生。自我介紹時,黃超喜歡稱自己是“受過高等教育的農民”。
在學校資助下,黃超大三時用磚頭、泥土、樹枝、草簾和塑料布建起了一座簡易大棚。“別看大棚簡陋,該有的技術都有,一年能有7萬多元的純收入。”不過,黃超說,這些收入他都“讓利”給了來這里實習的學弟學妹。“這里是我的‘示范基地’和‘根據地’,只要不賠錢就行。”他現在的身份是一家專業合作社的負責人和山西多家現代農業企業的技術顧問,去年賺了15萬,今年的收入估計在25萬左右。
對于社會上的不理解,黃超并不在意。“和普通老百姓相比,大學生在市場信息、進貨渠道和經營思維上更適應現代農業的發展。”
他舉了一個例子,生產平菇的原料是通過網絡從新疆買來的,與本地價格相比,一車原料省了兩萬元,但農村的老百姓明知便宜也不敢這么做,怕上當。
黃超很慶幸,自己是率先“吃螃蟹”的人。可他發現,到農村創業的大學生還是太少了,現代農業的市場還不夠大。不過,令他高興的是,在“示范基地”帶動下,來實習的學生越來越多了,從最初的100人,增加到今年的500人。
“大學生一方面就業率不理想,一方面眼高手低,不如多學點實用技術,也給自己一個鍛煉的機會。”大二學生李良說。
“作為學校,我們鼓勵大學生創業。特別是涉農專業的大學生創業門檻低、風險小,只要學到真本事,有創業意識、吃苦精神,就容易獲得成功。”山西農業大學黨委書記石揚令說。
現在,黃超的夢想是,建立一個農業大學生創業孵化園,把更多的農產品納入他的“示范基地”,幫助更多的大學生成功創業。但僅憑自己難以辦到,他希望更多的力量能夠參與進來。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