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2-07-09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當前,不少菇農在食用菌栽培過程中存在一些誤區,如盲目促進發菌、過早撐袋等,急于取得收益。針對這些誤區,專家進行了解析,希望對菇農朋友有所幫助。
平菇:“打孔增氧”莫過度
為促進平菇發菌,菇農大多采取后期打孔增氧的方法。但很多菇農打孔過多,導致出現 “燒菌”現象,即菌袋內的菌絲因高溫而被燒壞。
由于平菇采用生料栽培,尤其是在菌絲發滿半袋之前,若打孔過多,在氧氣含量充足的情況下,微生物活動旺盛,導致料溫升高,當菌袋料溫高于35℃時,就會造成 “燒菌”。對于使用生料栽培的平菇,一般菌袋有3種打孔方法:一是在裝袋前,使用縫紉機等對菌袋進行“微孔打眼”;二是裝袋后,在菌袋兩側打孔,此時打孔要注意避開包扎口,防止包扎口散開,使栽培料掉出來,影響發菌以及出菇;三是發菌過程中在菌袋周身打孔,增加氧氣量,促進發菌,但此時打孔一定要注意選擇好打孔工具,最好直徑要小于0.5厘米,可選用針或釘子類粗度的工具打孔,以免孔過大浸染雜菌,或者后期出菇時此處可能出現小菇,造成營養浪費。若使用直徑0.5厘米左右的工具打孔,一般打4~5個孔即可。
金針菇:不可過早撐袋催蕾
由于金針菇發菌時間長,菌齡長,很多菇農為使金針菇提早上市,在菌袋發菌至一半左右就將菌袋撐開,促進金針菇出菇,但這種做法將嚴重影響第一茬金針菇的產量與品質。
在菌袋發菌至一半左右就將菌袋撐開,一方面菌袋下部繼續發菌,菌絲繼續向下生長,在菌絲生長旺盛的情況下,會釋放出大量的熱量,使得菌袋內的溫度升高,而金針菇屬于低溫結實性真菌,子實體的分化在3℃~18℃范圍內進行,形成最適溫度為8℃~12℃。若此時袋溫較高,不利于子實體的分化及生長,而且由于下部菌絲生長旺盛,子實體不能得到充足的營養,會導致第一茬菇出現菇柄長短不一、瘦弱、硬度差及菇蓋較小等問題。
對于金針菇應何時撐袋的問題,建議:金針菇菌袋發菌不宜直接撐開袋口,一般菌袋發菌至2/3時松開袋口扎繩最為適宜,過幾天再用手將袋口向外拉一下,使袋口變松散,最后撐開袋口即可。
白靈菇:不可忽視發菌后熟期管理
與金針菇、平菇等不同,白靈菇菌絲長滿菌袋后必須經過一段時間的后熟培養,才能達到生理成熟。但有的菜農忽視了白靈菇后熟期的管理,在發滿菌后就及早創造出菇條件,出現不能正常出菇的問題。
菌袋后熟期的生理成熟過程,其實質是袋內菌絲代謝積累營養的過程,溫度過低或過高都會影響其代謝的速度,從而延長菌袋生理成熟的時間,因此一定要控制好發菌期的溫度。袋溫在20℃-24℃時,生理成熟期為30天左右。如果溫度在20℃以下,溫度越低生理成熟的時間將會越長。生理成熟期菌袋溫度的上限為26℃,超過26℃雖然生理成熟期縮短,但白靈菇菌絲的生活力衰退,產量下降。當菌袋堅挺,菌絲濃密,通體發白時,白靈菇發菌的后熟期結束,之后便可進入催菇階段。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