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食用菌市場雜志記者談夢嬌 特約通訊員孫彥平、王少軍)被譽為“中國食用菌之鄉”、“全國食用菌主產基地縣”的承德市平泉縣,近年來不斷加大科技富農力度,始終將農業科技創新工作列入民生工程,并將科技部門相關工作納入年度目標考核體系,由縣督查考核辦公室進行全程督辦。目前,由該縣《科技攻關計劃》支持的“香菇立袋栽培技術研究與示范”項目取得成功。該技術由平泉縣食用菌研究會從位于華中地區的河南省三門峽市引進,結合冀北山區氣候特點進行本土化創新栽培喜獲成功,出菇周期未半,袋均出菇量已超過傳統地栽方式完整周期,菇農增收有望超過百分之百。
“香菇立袋栽培技術”較傳統的“地栽香菇”優勢明顯:一是改地埋出菇模式為立袋式出菇模式,大幅減少菌袋與地面的接觸面積,從而有效的控制病蟲害的發生,在壞袋率降低的同時,使出菇棚使用壽命由3年左右延長至至10年以上。二是裝袋時在塑料袋內加一層保水膜,可保持出菇階段菌袋內部培養基的含水量,增加產量和提高產品質量,與傳統地栽模式相比較節水可達95%以上。三是突破傳統出菇棚上懸掛遮陽網的做法,將遮陽網直接安放在出菇棚上,且出菇棚上不再覆蓋塑料布,一則可降低投入成本,二則首次實現高溫季節出好菇。四是適時引進新品種“靈仙一號”,替代“香菇18”,進一步增加產量,提高效益。
據了解,2012年,該縣示范栽培立袋香菇近2萬袋,已帶動農戶示范栽培33萬袋,目前,二潮菇出完(一個生產周期可出四至五潮菇),袋均產量達到了0.55公斤,預計周期末袋均產量將由以往0.5公斤左右提高到0.9公斤以上,且優質菇率由50%左右提高到70%以上,增收效益顯著,保守估計菇農增收將超過100% 。香菇立袋栽培技術的引進和試驗成功,不僅豐富了華北、東北南部等區域的香菇栽培模式,而且對促進該地區農民增產增收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