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加快推進“藥菌興縣”戰略,進一步提升陜西省漢中市留壩縣食用菌產業發展水平,有效增加農民收入,留壩縣委、縣政府特作如下決定。
一、充分認識食用菌產業升級發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留壩縣食用菌產業發展的資源條件良好。全縣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冬無嚴寒,夏無酷暑,降水充沛,屬食用菌栽培的最佳區域。全縣森林覆蓋率達88.6%,農業生產環境潔凈,無工業污染,土壤、水質、大氣質量優良,為生產綠色無公害食用菌產品提供了良好的基礎條件。
2、留壩縣食用菌生產初具規模。食用菌產業是我縣農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農民收入的重要來源。通過40多年的推廣發展,全縣廣大農戶栽培食用菌的技術日益成熟,尤其是食用菌代料栽培初具規模,對外知名度和綜合效益逐年提高。2010年,全縣食用菌總產量達952噸,產值近5000萬元,占農業總產值的17.2%,農民人均增收1325元。食用菌生產對促進全縣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增加農民收入,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3、做大做強食用菌產業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加快推進食用菌產業升級發展,有利于加快我縣生態農業持續發展,是實施“生態立縣、藥菌興縣、旅游強縣”戰略、實現建設人均經濟強縣目標的重要舉措,是推進農村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的有效途徑,對促進農民快速增收、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具有重要意義。同時,結合“一業突破”,大力發展食用菌產業觀光園區,可實現農業生產與旅游開發良性互動,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此外,發展食用菌產業可有效利用農村富于勞動力,引導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創業致富,帶動加工、營銷等相關產業上規模、上水平,提高特色農產品附加值和綜合效益。
二、進一步明確發展思路和目標任務
4、指導思想:按照發展現代農業的總體要求,立足縣內資源優勢,以產業結構調整為主線,以增加農民收入為目標,以發展食用菌代料栽培為重點,因地制宜、因勢利導,加大科技示范、推廣力度,狠抓產前、產中、產后配套服務,建基地、聯農戶、強龍頭,實現食用菌布局區域化、生產規模化,促進食用菌生產向標準化、產業化方向發展。
5、目標任務:從2012年起,每年新發展代料食用菌栽培500萬筒,到“十二五”末,全縣食用菌代料栽培規模由現在的300萬筒發展到3000—5000萬筒,總產達到2600噸,產值達1.56億元,農民人均產值4148元,使我縣成為西北地區最大的食用菌產銷基地。
三、突出工作重點,狠抓關鍵環節
6、優化生產布局,加快基地建設。按照“公司+基地+協會+農戶”的發展模式,選擇自然條件及資源稟賦較好的村實行整村推進,集中建成一批專業村、專業鎮,其他鎮根據當地實際條件,每年發展2—3個整體推進村。結合旅游產業發展,打造一批食用菌產業觀光園,逐步培育形成集觀光、采摘、品嘗于一體的鄉村休閑旅游項目。
7、以市場為導向,調整品種結構。大力發展代料香菇、黑木耳、平菇等常規品種,加快發展市場前景較好的金針菇、杏孢菇、白靈菇等珍稀食用菌,積極發展反季節食用菌生產。
8、推行集約化、標準化生產,提高組織化程度。引導食用菌生產從分散經營的傳統格局向集約化、規模生產方向發展,積極鼓勵食用菌生產經營企業、專業合作組織建設規模化食用菌生產基地。大力扶持發展食用菌示范戶、示范園,推進訂單生產和規范化栽培,提高產品科技含量。
9、培育龍頭企業,加強產品研發。鼓勵企業通過聯營、合作等方式,組建生產、加工、銷售一體化的企業集團,帶動食用菌基地發展壯大。鼓勵企業開展食用菌貯藏保鮮、速凍保鮮、脫水干制、分級包裝、食用菌食品、調味品等深加工,促進產品增值增效,提高產業經濟效益。扶持企業爭創食用菌名優品牌,依靠名牌提升效益。幫助企業進行食用菌無公害、綠色食品、有機食品產品認證,不斷擴大市場份額。
10、實施科教興菌戰略,增強科技創新能力。積極引進、推廣食用菌新品種、新技術,加速食用菌品種的更新換代。創辦食用菌科技示范園區,加快標準化、設施化栽培基地建設步伐。加大食用菌生產技術培訓力度,培育科技示范戶和科技帶頭人。鼓勵科技人員以技術開發、入股等形式與企業協作,推進產學研一體化進程。積極發展民營科技服務組織,面向基地、農戶開展技術和信息服務。支持鼓勵農業科技人員領辦食用菌生產、加工、銷售企業,推動食用菌產業升級發展。
11、加強市場體系建設,拓展產品流通空間。按照“民辦、民管、民收益”的原則,大力扶持發展食用菌專業合作組織和經紀人隊伍,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建立健全專業合作組織管理制度,鼓勵和支持各類食用菌專業合作組織開展信息傳遞、技術培訓、生產管理、市場營銷等方面的配套服務。進一步規范生產經營行為,采取訂單生產、產銷直掛等方式,拓展食用菌產品流通渠道。加強農民銷售隊伍建設,培育營銷大戶,加大產品推介和展銷力度,努力拓展市場半徑,解決好菌農“賣難”問題。
四、完善推進機制,落實保障措施
12、加強組織領導。縣上成立由縣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分管領導擔任副組長,縣農業、財政、發改、林業、科技、扶貧、水利、國土、經貿、交通、供銷、質監、工商、國稅、地稅等部門為成員單位的食用菌發展工作領導小組,領導下組下設辦公室于縣農業局,辦公室主任由縣農業局局長兼任,負責全縣食用菌產業發展相關工作。各鎮、相關部門也要成立相應機構,明確主抓領導和工作人員,層層分解落實責任,確保將任務落到實處。
13、完善投入機制。進一步加大對食用菌產業的扶持力度,以財政資金為引導,以農民、企業等經營者投資為主體,以金融部門信貸支持為依托,廣泛開展招商引資,吸納社會資金,積極編制上報食用菌產業化建設項目,爭取中、省、市專項扶持。扶貧資金、農業綜合開發、以工代賑、科技應用推廣等要按“性質不變、捆綁使用”的原則,集中向食用菌產業傾斜。縣財政設立食用菌產業發展專項資金,每年安排30萬元,專門用于支持良種引進、新品種開發試驗示范及標準化生產技術推廣,鞏固食用菌產業開級發展的基礎條件和支撐體系。
14、落實優惠政策。對于食用菌龍頭企業、各類中介組織和專業合作社在登記、注冊、土地使用等方面予以優惠和減免。縣農業部門要加強生產資料監管,確保產品質量安全。縣公安、交通部門要制定有效措施,開辟我縣食用菌“綠色通道”。縣經合部門要落實招商引資優惠政策,對前來留壩投資發展食用菌產業的客商,要主動搞好服務,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對在食用菌關鍵技術攻關和產業發展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及個人,縣委、縣政府將給予表彰獎勵。
15、提高資源利用率。正確處理好食用菌生產與森林資源保護的關系,促進食用菌生產與生態保護協調發展。一方面,要把能源建設與食用菌產業發展有機結合起來,大力開展農村能源建設,充分利用廢物棄菌筒做燃料,減少農戶薪柴用量。另一方面,鼓勵個人、企業和其它經濟組織通過多種形式投資菌用速生林基地建設,實現菌興村茂、良性循環。此外,要加快食用菌新品種引進、試驗和推廣,提高資源綜合利用率、產品質量綜合效益,充分發揮食用菌在循環農業經濟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