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提出,今年的“三農”工作要實現穩中求進、好上加好的局面。筆者認為,做為現代農業中的一個代表,我國食用菌工廠化生產的發展也要遵循穩中求進的發展基調。穩中求進,是既要穩,也要進;穩是進的基礎,進是穩的拓展;穩不是停止不前、故步自封,進也不是盲目躁進、單邊突進。
近幾年來,我國的食用菌工廠化發展迅猛。中國食用菌商務網和食用菌市場編輯部發布的“2011年食用菌工廠化生產調研報告”中指出,2011年我國食用菌工廠化生產企業數量達到了652家,較2010年數量上升了47%,年總產量達到99萬噸,比2010年增長了52%。專家認為促成工廠化快速擴張的原因主要來自三個方面,一是符合國家支持現代農業發展的政策方向,地方政府比較重視;二是利潤增長空間較大,引來業外資金和融資機構的轉投和關注;三是消費者對符合質量安全標準的工廠化產品的需求增大,市場前景廣闊。
不可否認,我國食用菌工廠化的迅猛發展,推動了產業的整體轉型升級,加快了產業實現現代化的步伐,拉近了與日韓、歐美等食用菌發達國家的產業差距。但同時也帶來了技術不匹配、管理不到位、市場不均衡等一系列問題的出現,值得深思。
首先,我國食用菌工廠化發展起步較晚,人才、管理、技術等基礎環節相對還比較薄弱,實現科學快速發展不可能一蹴而就,而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當前我國食用菌工廠化已經表現出發展動力明顯不足,主要體現在研發能力的薄弱,如高質量的菌種還需從國外高價購買,先進的設備還需從國外引進,甚至適合工廠化的技術人才也嚴重缺乏。中國食用菌產業的發展,靠的是科技創新,創新是食用菌工廠化進步的靈魂,是食用菌工廠化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而我國食用菌工廠化關鍵技術的科技創新來不得急躁冒進,需要的是平穩、理性。
其次,我國食用菌工廠化的快速發展,已經使產品市場出現了供需失衡的現象。據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統計,2011年工廠化金針菇產能由2003年日產量40噸攀升至1347.9噸,8年翻了30多倍,呈現出爆發式增長的態勢。今年4-8月份,國內工廠化生產的金針菇、杏鮑菇等價格普遍下跌,有的到了成本線的臨界點,部分地區的價格甚至跌破了成本。江蘇某生產企業負責人告訴筆者,他們企業生產的金針菇最低批發價曾低于2元每斤,企業每生產運營一天,就面臨虧損6萬元左右的困局,不得不暫時關停。中國食用菌商務網和食用菌市場編輯部針對該現象曾對部分主產地和生產、經銷企業做了專項調查,結論是除了季節性影響外,部分地區產品的供需失衡,是造成這輪價格低潮的因素之一。而供需失衡的原因,主要是區域食用菌工廠化企業聚集,產品大量集中上市,進而引發市場無序競爭所造成的。
技術研發滯后和產能過剩危機的日益顯現,提醒我們一定要平穩、理性進入“食用菌工廠化時代”。一方面我們要加快技術進步和市場整合,正確把握市場容量、穩定市場價格;一方面要正確分析我國食用菌工廠化的利益空間,減少盲目上項目、上規模,從而實現工廠化生產從規模生產向加工增值、從數量增長向質量提升、從發展速度向綜合效益轉化,使食用菌工廠化發展回歸到穩中求進、理性發展的軌道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