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五項舉措”控制房山區食用菌面源污染
發布時間:2013-03-15
來源:房山區食用菌協會
本網訊(記者 房琳)近日,北京提出“五項舉措”控制房山區食用菌面源污染。一是做好房山區測土配方施肥工作,減少農用化肥施肥量。開展村鎮的整建制推進工作,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示范推廣67.43萬畝,設計制定適合房山土壤的不同作物專用肥配方10個。施用配方肥面積達到19.3萬畝,配方肥施用量9600噸,推廣區域專用肥數量在全市占首位,減少不合理施肥量(純量)156.8噸。
二是減少農藥用量,采用低毒和生物農藥防治新技術。2012年至今,推廣高效、低毒、低殘留生物農藥和化學農藥114.7噸。大力推廣高效機械及物理防治技術,免費發放噴霧機械600多臺(套),害蟲天敵赤眼蜂12億頭,生物農藥和低毒化學農藥121噸,害蟲性誘捕器3萬套,防蟲網和遮陽網22萬平方米,色板12.5萬張,精準施藥量具1933套,殺蟲燈244臺,完成玉米螟生物防治2.3萬畝,使化學農藥使用量減少了33%以上。
三是以田園清潔—控制農藥面源污染項目和北運河減少農藥用量控制農業面源污染項目為帶動,推廣物理生物控制技術、回收農藥廢棄包裝、植保專業化防治隊統防統治等,逐步實現農田化學農藥使用量逐年減少、生物防治比例提高、病蟲害統防統治面積增大以及農藥包裝廢棄物的回收有效清潔農田、農業有害生物有效監測和防控的目標。
四是加大生物農藥使用技術和農藥知識的宣傳推廣,不斷擴大生物農藥的應用面積和使用量。努力提高廣大生產者對禁用高毒、高殘留農藥重要意義的認識,增強禁用及控制高毒、高殘留農藥的自覺性。結合農民田間學校建設,以電視、網絡、報紙、廣播、短信等多種形式,宣傳農業面源污染控制技術,使農民對農藥的使用時期、使用量、準確性上達到提高,
五是建設耕地污染監控預警點40個,對重點區域布設長期預警監測點,實行長期動態預警監測。建立土壤信息質量檔案、進行初步分級管理,掌握第一手農業面源污染和重金屬情況,減少農業投入品(農藥、化肥)的不合理使用,改善土壤環境。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