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昌打造出一個令業界驚嘆的“海鮮菇王國”
發布時間:2013-03-18
來源:大武夷新聞網
“這批風干脫水的袋裝海鮮菇投入市場以來,已銷出10萬多袋,還有不少經銷商前來聯系代銷業務。”24日,在順昌縣大武夷珍品館特色農副產品展示柜前,饒氏佰鈺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饒建青談起歷時一年多,投資30余萬元研發出的海鮮菇風干脫水技術時,不無得意。
無獨有偶。來到順昌縣宏瑞菇業有限公司,董事長王燦泉拿出正在研制中的開袋即食海鮮菇產品:“一旦通過相關機構認定,這種新產品明春即可投產。”
從鮮食袋裝到風干脫水、開袋即食,種種舉措表明,順昌海鮮菇正轉型升級,向深加工方向轉化。
順昌工廠化生產食用菌,10年前僅5家,發展到如今53家,占全國80%的海鮮菇銷量,年創產值達4億元,打造出了一個令業界驚嘆的“海鮮菇王國”。
“目前我們僅打開全國一線大城市和部分二線城市的海鮮菇市場,進一步開拓全國乃至國際市場仍然大有作為。”分管副縣長張炳恒信心滿滿,“政府要在扶大限小、促進生態、深加工延伸產業鏈等方面做文章,引導海鮮菇企業轉型發展,進一步做大做強。”
扶大限小 輻射帶“富”萬戶農家
所謂扶大限小,就是通過政策引導,給工廠化生產食用菌企業做大做強提供支持,而對小規模的同質化同類企業進行限制,讓順昌“菇”開得更艷更美。張炳恒這樣解釋。
在順昌縣鄭坊鄉,記者看到,由神農菇業有限公司投資1.6億元創辦的200畝工廠化生產食用菌產業園項目正如火如荼地建設。
“食用菌中富含降解質和各種氨基酸等,是極富營養和藥用價值的產品,有人說吃‘四條腿’的不如吃‘兩條腿’,吃‘兩條腿’的不如吃‘ 一條腿’。而這‘一條腿’,說的就是菇類。” 順昌縣食用菌辦主任王忠宏介紹,“菇類生產都是利用農副產品下腳料,是廢物利用的生態產業;工廠化生產做到各項指標可控,極其符合健康食品要求。”
神農菇業的工廠化生產食用菌產業園項目,得到國家有關部門200萬元重點扶持資金,并成為省重點建設項目。項目建成后,公司產值可達3億元。
屆時,這里將擁有全省首個可供旅游觀光的工廠化食用菌標準化示范生產線;食用菌冷鏈物流中心和即食、素食類食品的食用菌深加工中心;工廠化食用菌生產技術研究所……神農菇業的目標是發展成為國內工廠化栽培食用菌規模最大、研發工藝技術最強、生產設備最先進、產品質量最優的食用菌研發和生產基地。
這正是順昌“一朵菇”在今后引導產業轉型升級上的“方向標”。
2001年,神農菇業從日本引進海鮮菇,通過工藝改進,自主研發出“神農白雪”新品種,成功地進行了工廠化生產,迅速贏得市場青睞。最好年份,海鮮菇價格每公斤為14-24元,其中“神農白雪”每公斤最高達36元,在節日期間甚至供不應求。
在神農菇業的帶動示范下,10年來,順昌海鮮菇產業從小做大,每年工廠化生產海鮮菇突破1億袋、總量4萬噸,日產鮮菇100噸以上,銷往全國100多個大中城市及東南亞和歐美等地。2011年實現產值5億多元。目前,全縣海鮮菇產業從業人員達5000多人,輻射帶動相關配套產業從業人員上萬人,順昌已成為閩北海鮮菇的集散中心。
科技攻關 鋪就經濟生態“雙贏”路
食用菌生產與保護森林資源,似乎總有著解不開的“死結”。海鮮菇主要原料是棉籽殼、麥皮、玉米粉、玉米芯和草粉,為了保證入口質感,需要摻極少量的雜木屑。雖然雜木屑使用量在菇類生產中不到10%,但以全縣53家同類企業日產100噸海鮮菇計算,也是個不小的規模,這也成為這個產業發展的“軟肋”。
生產與保護,是進還是退,曾一度讓順昌海鮮菇發展陷入困境。
“順昌海鮮菇工廠化從試種、示范到推廣,十年來,已有豐富的種植技術經驗,打造了有知名度的品牌。放棄海鮮菇產業,放任海鮮菇生產倒退,是不符合發展現代都市農業的形勢。”縣農業局分管副局長趙木松如是說。
為了促進海鮮菇產業走持續發展的綠色生態之路,縣委、縣政府一方面采取不煉山造林、不足額采伐,永留闊葉生態樹種、“贖買”青山、加大造林力度等措施,保住青山綠水;另一方面,嚴抓盜砍濫伐,引導海鮮菇從業企業技術攻關,從原料配方入手,利用棉殼、稻草、秸稈等輔料替代雜木屑。
2009年,作為順昌菇業的龍頭企業,神農菇業率先開始進行自主科研攻關,通過添加嗜熱微生物、進行堆積發酵、延長發酵時間等辦法,去除阻礙菌絲生長的物質,成功地用杉木屑替代雜木屑。2011年,該公司再投資200多萬元,對接省農科院的海鮮菇廢料工廠化生產姬松茸項目,對海鮮菇生產廢料進行再循環利用,生產姬松茸。
神農菇業的做法,無疑給順昌“一朵菇”可持續發展探出一條可行的綠色發展之路。該公司總經理池茂連的話擲地有聲:“神農通過近幾年的科技投入、科研攻關,已完全使用杉木屑替代雜木屑,突破了工廠化生產食用菌的‘軟肋’,公司愿意將技術無償提供給全縣同行。”
“隨著技術的更新,神農菇業、廣生食品、宏瑞菇業等企業現在已經做到使用杉木屑替代雜木屑,甚至可用玉米芯、菌草代替木屑,食用菌工廠化生產對森林資源的影響也將逐步減小。”縣食用菌辦王忠宏證實。
“針對極個別企業存在私自收購枝丫材的行為,縣工廠化食用菌同業工會已對會員及從業業主提出加強自律,停止私自亂收購行為,自覺抵制亂砍濫伐,保護順昌生態的倡議,同時積極配合有關職能部門督促工藝、設施落后的企業加快技改步伐,改進耗材大的工藝及落后設施,減少木材消耗。”順昌縣工廠化食用菌同業公會秘書長卓少雄介紹。
科技攻關、技術創新,正為順昌工廠化生產食用菌鋪就一條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護的“雙贏”之路。
轉型升級 —“菇”引來百“菌”開
“眼下,工廠化生產海鮮菇的銷售模式僅限于代裝鮮菇,同質化競爭勢必產生相互壓價。”順昌宏瑞菇業有限公司總經理王燦泉說。
競爭未嘗不是一件好事,行業“洗牌”引導著企業著力降低成本、不斷開放新品種、極力開拓新市場。王燦泉對順昌海鮮菇有自己的看法,當珍稀不再價高,并能走上普通百姓餐桌,那才是工廠化栽培食用菌春天的真正到來!
“市場是相對的,順昌縣正在與有關科研院所聯合攻關,想方設法降低生產成本,培育新品種,如果能開發出價格適宜、普通百姓也能吃得起的珍稀食用菌,開發大眾市場,順昌‘一朵菇’會越開越美。”王忠宏十分認同。
宏瑞菇業目前新研發的菌草菇已步入生產試驗階段,開袋即食產品也將投入市場。
在采訪中,一些菇農企盼,建立現代物流網絡,擴渠道、布網絡、增網點,從一線城市向二三線城市發展,花大力氣繼續開展農超對接,促進海鮮菇貨暢其流,通過建設現代市場流通體系,其目標就是要較好地緩解農民“賣菇難”和“菇價低”的問題,給農民生產系上一個“安全帶”,在價格和效益上讓農民吃上“定心丸”。
順昌海鮮菇目前大部分用于鮮食,也開發出脫水干制、開袋即食產品,神農菇業有限公司總經理池茂連說,海鮮菇還可以研制成罐頭食品,甚至可以利用食用菌的獨特風味,制成各類休閑食品。除此之外,菌體提取液作為保健品面市也未嘗不可。
隨著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傳統的食用菌干鮮品和鹽漬品已不能滿足消費者的需要,海鮮菇急需深加工。目前已有許多深加工產品應市,如菌菇提取物、菌菇調味品、菇類醬油、菌菇醬、即食菌菇片等,展示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因此,充分利用食用菌所含有效成分的優勢,尋找社會急需的缺口,開發食用菌深加工產品,必將給順昌縣海鮮菇帶來美好的前景,促進“一朵菇”蓬勃發展。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