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學生自主研發出“脆香菇”供不應求
發布時間:2013-09-26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本網訊 黎明畢業于四川農業大學,他一直夢想著學到最好的農業種植技術。在網上查到菌類種植領軍人物的聯系方式后,黎明第二天就乘火車前往福建。
掃地、加料、打雜、搬運連續多天加班,每天只能睡兩個小時……面對老師的考驗,黎明扛了下來。最終他的誠心打動了老師,老師毫無保留地將技術全部傳給了他。學成歸來的黎明很快在一家臺資涉農企業找到了工作,并迅速升為企業高層管理人員,創造了進公司10個月升為部門主管的神奇紀錄。然而這時黎明卻辭職回鄉了,他想要當一個農民。老板從臺灣飛過來親自挽留,許諾高薪高職都不能將他留下。“我的理想是做個農民,讓大家看看新時期的農民應該是怎樣的。”黎明坦言,作為一名從農村走出去的大學生,他也受過一些歧視。之所以回鄉發展農業,就是想讓大家看看農民的新形象,改變很多人對農民的看法。
2010年,黎明經過多方考察,正式在家鄉五通橋冠英鎮開始了自己的農民生涯。蘑菇種植技術對黎明來說沒什么困難,在市場前景、種植技術等方面,黎明已經是專家。種植初期,黎明把自己的技術應用到種植基地,將傳統的食用菌種植與食用菌工廠化栽培相結合,創造出一套獨特的現代食用菌的生產模式。這種模式在降低食用菌工廠化栽培成本的同時,還破解了傳統食用菌種植依靠季節和產品產量、品質不可控的弊病。
針對傳統蘑菇口感相對綿軟,香味不夠濃郁的缺陷,黎明研發出嫩、脆、香的蘑菇新品種,給蘑菇取名為脆香菇。脆香菇一經投放市場,便受到消費者青睞。脆香菇從最初種植的一個大棚發展到現在,18個大棚都不能完全滿足市場需求。
去年,曾在某國有企業任財務經理的王強和從事了8年木耳種植的大戶聶勇加盟到黎明的團隊。王強分管財務,每筆賬清清楚楚,每個環節用數據說話;聶勇負責生產,憑借多年木耳種植經驗,很快理解了黎明的蘑菇種植理念。
“我們三人是核心團隊,平均年齡33歲,年輕充滿朝氣,敢于創新、敢闖、敢干,而且有經驗是我們最大的優勢。”黎明笑著說。
2012年,黎明申請的樂山市五通橋區樂佳食用菌專業合作社正式在工商部門注冊成立。截至目前,合作社共投入資金120萬元,建成現代食用菌生產基地20余畝,吸收社員87名,年生產各類菌袋100余萬袋,年銷售額350萬元,實現利潤150萬元。黎明說,目前合作社會員除了參加年終分紅外,還有很多會員在基地打工,月收入都在2000元以上,每個在基地工作的農民年收入不會低于2.5萬元。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