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食用菌產業發展需要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
發布時間:2013-11-27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本網訊(記者 姬丹丹 )陜西省食用菌產業在經歷了幾十年的發展歷程后,取得了顯著的成效,為農民增收做出了重要貢獻。然而食用菌產業在發展過程中也存在很多不可忽略的問題。陜西省園藝蠶桑技術工作站霍國琴老師在西安近期舉行的的全國食用菌會議上就陜西省食用菌產業發展提出了幾點:
(一)生產規模仍然偏小。雖然陜西省食用菌產業總體情況在近年來有了較大的發展,但由于渠道發展較遲的原因,和兄弟省相比,生產規模偏小,就資源稟賦和秸稈原料而言,尚有巨大的發展空間。
(二)組織化程度仍然較低。目前,陜西省食用菌生產基地規模小而散,生產設施設備落后,生產方式仍以散戶生產為主,農戶自發生產比例占70%以上,企業、合作社有組織的生產不足30%。客觀上生產總量雖逐年增加,但生產基地集約度不高,陜南山區近乎80%的村都有食用菌生產,但規模化專業村卻占不到食用菌生產村的20%,基地比較分散。宏觀上缺乏有效的管理指導,微觀上專業合作社的作用還沒有得到充分發揮,聯結農戶的利益機制尚未形成,單家獨戶的產銷模式還沒有根本改變。
(三)技術體系仍然薄弱。目前,陜西省食用菌生產中手工裝料、土法滅菌等傳統技術仍占有相當大的比重,技術創新不足,生產經營水平仍然較低。食用菌生產及菌種繁育推廣體系不健全,專業技術推廣單位較少,專業技術人員不足,且掌握的技術知識有限,新品種、新技術推廣速度慢。同時菌種研究、試驗、示范和繁育推廣機構更少,技術研發能力弱。一大批野生菌品種和珍稀品種尚不能人工栽培,亟待保護和研究開發。產品加工水平不高,新型加工工藝和技術缺乏,關鍵技術難題難以攻克。目前,全省雖有150多個菌種生產廠,但生產規模都較小,生產能力較低,其中二級以上菌種生產廠僅有10個,大多都是三級菌種廠,僅能繁殖生產用菌種,一、二級菌種多數靠從外省購進。相當多的三級菌種生產廠無證生產經營,環境條件差,管理水平低,技術和設備落后,生產的菌種難以保證質量,嚴重影響食用菌產量和質量水平的提升。
(四)龍頭企業少,帶動能力不強。龍頭企業少是制約我省食用菌產業做大做強的重大障礙,目前,我省專門從事食用菌生產、加工、銷售的大型龍頭企業只有幾家,多數企業只把食用菌作為兼業經營的一項內容,處于補充調整地位。小型生產經營企業由于受規模、資金和輻射范圍的限制,帶動性差,造成生產經營組織化程度低,市場開發能力弱。食用菌的經營銷售主要靠浙江、福建、河南、湖北等外地小商販上門收購,缺少價格話語權,產品價格波動較大。加工企業少而小,且僅限于烘干和鮮銷,初級產品占比重較大,產品檔次低、品牌少、附加值不高,市場競爭力弱。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