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臨漳縣因地制宜種植食用菌發展林下經濟
發布時間:2013-12-03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本網訊(記者 劉雪嬌) 據悉,為鞏固退耕還林成果,臨漳縣林業局充分利用退耕林下閑置的土地資源,結合國家投資的鞏固退耕還林成果后續產業發展項目,大力發展林下食用菌基地建設,有效提高了退耕林地短期收益,解決了林業生產周期長、見效慢的矛盾,調動了退耕農民鞏固退耕還林成果的積極性。自2002年以來實施退耕還林工程11萬畝,目前80%的造林地已郁閉成林。
臨漳縣林業局幫助臨漳鎮崗陵城村退耕農戶與華森生態菌專業合作社合作,在退耕林地內大力發展林下雙孢菇、草菇、雞腿菇等食用菌種植。在專業技術人員指導下,退耕農民根據不同食用菌適宜的溫度濕度條件,實現了春、夏、秋三季輪種,一畝林地一年可種三茬不同的食用菌,每茬畝純效益都在4500余元以上 ,三茬一年可純賺13000元左右,經濟效益相當可觀。目前陵城村已在退耕林下發展食用菌種植冷棚200個,實施栽培10萬平方米,利用林下土地200余畝。
通過陵城村林下食用菌基地的典型示范,許多退耕農民深刻認識到在林下種植食用菌有多方面的優勢。臨漳縣退耕農民鞏固退耕還林成果的積極性大為提高。一些有復耕意愿的退耕農戶,在參觀了陵城村的成功做法后,改變了原來的想法,決定管好退耕林,種好食用菌,實現林菌雙豐收。
在退耕林地內大力發展林下雙孢菇、草菇、雞腿菇等食用菌種植主要有以下的特點:
一是生產成本低。郁閉林下土地資源豐富,退耕農戶使用自己閑置的林下退耕地,可以不計成本。租用他人的退耕林下土地,成本僅為40-50元/畝,而租用一般農田需要約300元/畝;
二是產品質量好、產量高,利潤大。在林地特有的陰涼潮濕的環境下,生產出的食用菌不僅形狀好、單體重量高,出售價格高,而且出菇時間長,產量高。同時由于食用菌產品夏季短缺,市場需求旺盛,而林下種植食用菌可有效延長在夏天高溫季節的生產時間,實現錯季上市,提高銷售價格;
三是可有效促進林木生長,提高生態效益。林木為食用菌提供良好的生長環境的同時,種植食用菌又為林木生長提供了充足的水分和養料,林木與食用菌相互促進,一舉兩得。
如今,臨漳縣初步計劃兩年內再發展林下食用菌種植面積1000畝,總產值2000萬元,林下年純收入1300萬元,為實現退耕還林“農民富、樹保住”的目標再做新貢獻。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